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杂合抗菌肽的设计改造、真核表达及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前言第11-13页
论文第13-65页
 第一章 杂合抗菌肽基因的设计、合成及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第13-2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3-23页
   ·材料第13-16页
     ·菌种第13页
     ·酶制剂和试剂盒第13-14页
     ·试剂第14-15页
     ·培养基第15页
     ·仪器第15-16页
     ·引物及测序第16页
   ·方法第16-23页
     ·杂合抗菌肽的序列设计第16页
     ·杂合抗菌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6页
     ·杂合抗菌肽的基因改造第16-18页
     ·杂合抗菌肽基因的克隆第18-21页
     ·杂合抗菌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1-2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3-26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第23-24页
     ·杂合抗菌肽的基本性质分析第23页
     ·杂合抗菌肽的二级结构分析第23-24页
     ·杂合抗菌肽的静电荷分析第24页
   ·重叠PCR的电泳验证第24-25页
   ·T-A克隆的酶切验证及测序第25页
   ·真核表达载体的酶切验证及测序第25-26页
  3 讨论第26-29页
   ·杂合抗菌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6页
   ·杂合抗菌肽基因的改造第26-27页
   ·小片段的高效胶回收第27页
   ·表达系统的可行性讨论第27-28页
   ·小片段的高效连接第28-29页
 第二章 杂合抗菌肽的真核表达及条件优化第29-5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9-38页
   ·材料第29-32页
     ·菌种第29页
     ·酶制剂第29页
     ·试剂第29-31页
     ·培养基第31-32页
     ·仪器第32页
     ·引物及测序第32页
   ·方法第32-38页
     ·毕赤酵母的转化第32-34页
     ·电转化条件优化第34-35页
     ·重组杂合肽的表达第35-37页
     ·表达条件优化第37-38页
     ·质粒稳定性测定第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8页
   ·酵母重组子的PCR验证第38-39页
   ·酵母电转化优化第39-42页
     ·P.pastorisX-33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9-40页
     ·P.pastorisX-33死亡率的测定第40页
     ·电转条件优化第40-42页
   ·杂合抗菌肽的表达第42-43页
     ·小肽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第42页
     ·粗蛋白的浓度测定第42-43页
   ·杂合抗菌肽的表达条件的优化第43-46页
     ·重组酵母菌的生长动力学第43-44页
     ·诱导时间第44页
     ·诱导初始OD600值第44-45页
     ·诱导剂浓度第45页
     ·培养基pH第45-46页
     ·诱导温度第46页
   ·质粒稳定性测定第46-48页
     ·选择性平板实验第46-48页
     ·PCR实验第48页
  3 讨论第48-52页
   ·酵母DNA的快速分离第48-49页
   ·转化条件的优化第49页
   ·小肽SDS-PAGE蛋白质凝胶电泳第49-50页
   ·表达条件优化第50页
   ·质粒稳定性第50-52页
 第三章 杂合抗菌肽的性质研究第52-6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2-56页
   ·材料第52-53页
     ·菌种第52页
     ·试剂第52页
     ·培养基第52页
     ·仪器第52-53页
     ·实验动物第53页
   ·方法第53-56页
     ·活性初步测定第53页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第53页
     ·效价测定第53页
     ·热稳定性检测第53-54页
     ·酸碱稳定性检测第54页
     ·抗菌谱测定第54页
     ·溶血性体外检测第54-55页
     ·溶血性体内检测第55-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62页
   ·活性初步测定第56-57页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第57页
   ·效价测定第57-58页
   ·热稳定性检测第58页
   ·酸碱稳定性检测第58-59页
   ·抗菌谱测定第59-60页
   ·溶血性体外检测第60-61页
   ·溶血性体内检测第61-62页
  3 讨论第62-65页
   ·活性与抗菌谱第62-63页
   ·杂合肽的稳定性第63页
   ·活性与结构的关系第63页
   ·溶血性分析第63-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综述第71-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绩效测量体系
下一篇:TTZJ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