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A-淀粉酶生产株菌的筛选 | 第12-18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12-14页 |
| ·样品来源 | 第12页 |
| ·培养基 | 第12-13页 |
| ·筛选培养基 | 第12页 |
| ·种子培养基 | 第12-13页 |
| ·斜面培养基 | 第13页 |
| ·液体产酶培养基 | 第13页 |
| ·酶活测定用溶液 | 第13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3-14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4-15页 |
| ·样品采集 | 第14页 |
| ·菌种初筛 | 第14页 |
| ·复筛 | 第14页 |
| ·酶活测定 | 第14-15页 |
| 3 结果 | 第15-16页 |
| ·初筛结果 | 第15-16页 |
| ·复筛结果 | 第16页 |
| 4.讨论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菌株L-1的分类鉴定 | 第18-39页 |
| 1.实验材料 | 第18-24页 |
| ·菌种 | 第18页 |
| ·培养基 | 第18-21页 |
| ·种子培养基 | 第18页 |
| ·常规鉴定培养基 | 第18-21页 |
| ·溶液和试剂 | 第21-24页 |
| ·常规鉴定用溶液 | 第21-23页 |
| ·16S rDNA分子鉴定用溶液 | 第23-24页 |
| ·酶及其它试剂 | 第24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 ·形态观察 | 第24-25页 |
| ·革兰氏染色 | 第24页 |
| ·芽孢染色 | 第24-25页 |
| ·透射电镜 | 第25页 |
| ·生理生化鉴定 | 第25页 |
| ·16S rDNA分子鉴定 | 第25-30页 |
| ·菌体总D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 ·PCR扩增 | 第26-27页 |
| ·PCR扩增产物检测 | 第27页 |
|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27-28页 |
| ·16S rDNA的克隆 | 第28-29页 |
| ·Amp抗性培养基对阳性克隆的初步筛选 | 第29页 |
| ·粗提质粒进行筛选 | 第29-30页 |
| ·测序 | 第30页 |
| ·数据分析—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3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 ·形态观察 | 第30-32页 |
|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 第32-33页 |
| ·16S rDNA分子鉴定结果 | 第33-36页 |
| ·基因组的提取 | 第33-34页 |
| ·PCR扩增 | 第34-35页 |
| ·PCR产物酶切验证 | 第35页 |
| ·16S rDNA部分序列分析 | 第35-36页 |
|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36页 |
| 4 讨论 | 第36-39页 |
| 第三章 优化菌株L-1发酵条件 | 第39-49页 |
| 1.实验材料 | 第39-41页 |
| ·菌种 | 第39页 |
| ·培养基 | 第39-40页 |
| ·种子培养基 | 第39页 |
| ·基础发酵培养基 | 第39页 |
| ·最佳碳源培养基 | 第39-40页 |
| ·最佳氮源培养基 | 第40页 |
| ·最佳NaCl浓度培养基 | 第40页 |
| ·最佳底物(淀粉)浓度培养基 | 第40页 |
| ·最佳发酵初始温度培养基 | 第40页 |
| ·最佳发酵初始pH培养基 | 第40页 |
| ·溶液和试剂 | 第40-41页 |
| ·酶活测定用溶液 | 第40页 |
| ·调pH用酸碱液 | 第40-41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 ·B.subtilisL-1生长曲线与产酶曲线的测定 | 第41页 |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1页 |
| ·产酶曲线的测定 | 第41页 |
| ·碳源对B.subtilis L-1产酶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氮源对B.subtilis L-1产酶的影响 | 第42页 |
| ·NaCl含量对B.subtilis L-1产酶的影响 | 第42页 |
| ·底物(淀粉)含量对B.subtilis L-1产酶的影响 | 第42页 |
| ·温度对B.subtilis L-1产酶的影响 | 第42页 |
| ·培养基初始pH值对B.subtilis L-1产酶的影响 | 第42-43页 |
| 3 结果 | 第43-48页 |
| ·B.subtilis L-1生长曲线与产酶曲线的测定 | 第43页 |
| ·碳源对B.subtilis L-1产酶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氮源对B.subtilis L-1产酶的影响 | 第44页 |
| ·NaCl含量对B.subtilis L-1产酶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底物(淀粉)含量对B.subtilis L-1产酶的影响 | 第46页 |
| ·生长温度对B.subtilis L-1产酶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培养基初始pH值对B.subtilis L-1产酶的影响 | 第47-48页 |
| 4 讨论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酶学性质初步研究 | 第49-56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49-51页 |
| ·菌种 | 第49页 |
| ·培养基 | 第49页 |
| ·溶液和试剂 | 第49-51页 |
| ·酶活测定用溶液 | 第49页 |
| ·调pH用酸碱液 | 第49-50页 |
| ·缓冲溶液 | 第50-51页 |
| ·主要试剂 | 第51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1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 ·酶反应最适温度 | 第51页 |
| ·酶作用最适pH | 第51-52页 |
| ·酶的耐温性能 | 第52页 |
| ·Ca2+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52页 |
| 3 结果 | 第52-54页 |
| ·酶反应最适温度 | 第52页 |
| ·酶反应最适pH | 第52-53页 |
| ·酶热稳定性 | 第53-54页 |
| ·Ca2+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页 |
| 4 讨论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综述 | 第6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