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2页 |
一、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 第8-10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节 新时期大众音乐中的女性意识的形成与社会环境 | 第12-21页 |
一、新时期大众音乐及其女性意识现象回顾 | 第12-15页 |
二、政治环境方面 | 第15-17页 |
(一) 历史分析 | 第15-16页 |
(二) 社会文化分析 | 第16-17页 |
三、经济环境方面 | 第17-19页 |
(一) 商业环境 | 第18页 |
(二) 音乐传播 | 第18-19页 |
四、教育环境方面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女性作曲家与作品 | 第21-34页 |
一、女性作曲家的现状与未来 | 第21-25页 |
(一) 现状 | 第22-24页 |
(二) 未来展望 | 第24-25页 |
二、女性作曲家视角下的音乐作品 | 第25-31页 |
(一) 关注女性现实生活 | 第27-28页 |
(二) 关注人的内心世界 | 第28-30页 |
(三) 关注社会生活 | 第30-31页 |
三、共性的女性意识 | 第31-34页 |
(一) 对“爱”的呼唤 | 第31-32页 |
(二) 对爱情和家庭命运的关注 | 第32页 |
(三) 对“美”的赞颂 | 第32-34页 |
第三节 男性作曲家视野下的女性情结 | 第34-45页 |
一、男性作曲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 第34-37页 |
二、女性音乐形象的演变 | 第37-41页 |
(一) 女性观的转变 | 第37-39页 |
(二) 传统的女性音乐形象 | 第39-40页 |
(三) 新时期大众音乐中的女性形象 | 第40-41页 |
三、男性作曲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 第41-45页 |
(一) 对女性的赞颂 | 第41-42页 |
(二) 情爱是永远的话题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