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

我国民族保险教育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7页
前言第17-2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3-38页
 第一节 我国民族保险的历史沿革第23-29页
  一、我国古代保险萌芽第23-24页
  二、1865年前的中国保险第24-25页
  三、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兴起第25-27页
  四、民国时期的民族保险业第27-29页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民族保险业第29-32页
  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诞生与历史地位第29-31页
  二、建国初期的民族保险业务第31-32页
 第三节 我国民族保险的现状第32-38页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民族保险业第32-33页
  二、飞速发展时期的民族保险业第33-38页
第二章 我国民族保险教育及历史沿革与发展第38-47页
 第一节 我国民族教育的一般特点与历史沿革第38-43页
  一、民族保险教育的一般特点第38-41页
  二、清末时期的民族保险教育第41-43页
 第二节 民国时期中国学术团体的创立及保险教育活动第43-47页
  一、中国保险学会及其教育活动第43-44页
  二、中华人寿保险协进社的成立及其教育活动第44-45页
  三、《中国保险年鉴》的编制与出版第45-46页
  四、早期保险学术著作第46-47页
第三章 我国民族保险教育的现状第47-56页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民族保险教育第47-48页
 第二节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民族保险教育第48-56页
  一、国民保险教育体系第49-54页
  二、保险系统的续教育体系第54-56页
第四章 现代保险历史沿革及其社会背景第56-65页
 第一节 西方古代保险萌芽与英国海上保险第56-59页
  一、西方古代保险萌芽第56-57页
  二、英国海上保险第57-59页
 第二节 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一般状况第59-63页
  一、发达国家保险的一般状况第59-60页
  二、美国的现代保险业第60-61页
  三、英国的现代保险业第61-62页
  四、日本的现代保险业第62-63页
 第三节 现代保险发展的社会背景第63-65页
  一、第一次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第63页
  二、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第63-65页
第五章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保险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第65-90页
 第一节 英国保险教育的一般类型与特点第65-67页
  一、英国保险学历教育及其特点第65-66页
  二、英国保险的资格证书考试及其特点第66-67页
 第二节 美国保险教育的一般类型与特点第67-73页
  一、美国保险学历教育及其特点第68-72页
  二、美国保险资格证书制度及其特点第72-73页
 第三节 日本保险教育的一般类型与特点第73-75页
 第四节 中、西保险教育的一般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第75-90页
  一、学校保险教育的一般特点与启示第75-76页
  二、中学保险教育的一般特点与启示第76-80页
  三、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一般特点与创新第80-82页
  四、保险类资格证书考试的一般特点与启示第82-85页
  五、保险企业教育培训的一般特点与启示第85-90页
第六章 现代保险的作用与功能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第90-102页
 第一节 现代保险的作用第90-96页
  一、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益二者的辩证统一第90-92页
  二、完善自身信用体系的同时推进社会信用的发展第92-96页
 第二节 现代保险的功能第96-100页
  一、经济补偿功能第96-98页
  二、资金融通功能金第98-99页
  三、辅助社会管理功能第99-100页
 第三节 人力资本理论及对保险教育的推动第100-102页
第七章 民族保险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及其作用与功能第102-116页
 第一节 民族保险教育的科学发展观第102-111页
  一、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是民族保险教育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第102-104页
  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民族保险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第104-105页
  三、民族保险教育科学发展观是保险业科学发展观在民族保险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与落实第105-111页
 第二节 民族保险教育的作用与功能第111-116页
  一、民族保险教育的作用第111-114页
  二、民族保险教育的功能第114-116页
第八章 民族保险学历教育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第116-136页
 第一节 民族保险高职高专学历教育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第116-122页
  一、转变办学理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第116-117页
  二、紧贴保险人才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第117-118页
  三、深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保险专业知识的技能的培养第118-119页
  四、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特色,加大实训教学的力度第119-120页
  五、实施“双师”、“双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第120-121页
  六、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观,正确处理职业技能训练与整体素质提升的关系第121-122页
 第二节 民族保险本科学历教育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第122-136页
  一、民族保险本科学历教育的一般状况第122-123页
  二、民族保险本科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第123-125页
  三、保险本科学历教育的改革着力点第125-136页
第九章 民族保险继续教育的理念与创新第136-151页
 第一节 民族保险教育的终身教育理念第136-145页
  一、终身教育理论的时代背景与涵义第136-138页
  二、民族保险的终身教育理念第138-140页
  三、民族保险公司继续教育重点战略性转移的内涵第140-145页
 第二节 民族保险的学习型组织理念第145-151页
  一、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第145-146页
  二、民族保险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与创新第146-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60-161页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大众音乐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下一篇: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