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2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20-25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 第20-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22-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全文结构安排 | 第23-2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5-68页 |
·外债的定义 | 第25-36页 |
·外债定义和统计口径 | 第25-27页 |
·政府外债的定义 | 第27-31页 |
·政府外债项目 | 第31-32页 |
·政府外债项目的主要特点 | 第32-36页 |
·外债效益理论 | 第36-42页 |
·资本系数论 | 第36页 |
·“两缺口”理论 | 第36-37页 |
·利用外债打破贫困的理论 | 第37-38页 |
·收益——成本分析理论 | 第38-3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39-42页 |
·效益审计理论 | 第42-52页 |
·开展效益审计的必然性 | 第42-43页 |
·效益审计的定义和概念 | 第43-47页 |
·效益审计的基本模型 | 第47-48页 |
·效益审计的作用 | 第48-50页 |
·关于效益审计的中国模式 | 第50-52页 |
·项目后评价理论 | 第52-68页 |
·回顾 | 第52-54页 |
·项目后评价的定义和概念 | 第54-56页 |
·项目后评价的作用 | 第56-57页 |
·中国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情况 | 第57-58页 |
·项目后评价的特点 | 第58-59页 |
·世行贷款项目后评价框架 | 第59-64页 |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后评价框架 | 第64-66页 |
·效益审计与项目后评价的区别 | 第66-68页 |
第3章 政府外债项目的实施过程及项目效益评价研究 | 第68-82页 |
·政府外债管理体制 | 第68-70页 |
·政府外债项目管理体制 | 第70-74页 |
·政府外债项目的计划、对外举借和国内转贷程序 | 第70-71页 |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申请和实施过程 | 第71-73页 |
·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申请和实施过程 | 第73-74页 |
·政府外债项目的特殊规定 | 第74-76页 |
·政府外债项目的贷款条件 | 第74页 |
·政府外债项目的财务管理 | 第74-75页 |
·政府外债项目的贷款使用和支取 | 第75页 |
·政府外债项目的货物采购和咨询服务 | 第75页 |
·政府外债项目审计所适用的审计准则 | 第75-76页 |
·政府外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6-79页 |
·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管理 | 第76-77页 |
·部分项目立项决策缺乏科学论证 | 第77页 |
·项目单位拖欠外债和政府承担债务问题严重 | 第77页 |
·部分项目配套资金政策脱离实际 | 第77-78页 |
·转贷偿还机制存在明显缺陷 | 第78页 |
·部分项目管理成本较大 | 第78页 |
·违反贷款协议和财经法规现象比较严重 | 第78页 |
·严重损失浪费和项目效益低下现象严重 | 第78-79页 |
·对政府外债项目进行效益评价的必要性 | 第79-82页 |
·是督促政府外债项目实现目标的需要 | 第80页 |
·是建立政府外债项目责任追究机制的需要 | 第80页 |
·是加强项目债务还贷管理的需要 | 第80-81页 |
·是加强政府外债项目决策管理的需要 | 第81-82页 |
第4章 政府外债项目审计过程及系统审计模式分析 | 第82-98页 |
·政府外债项目审计的背景 | 第82-85页 |
·项目公证审计 | 第85-90页 |
·政府外债项目公证审计程序 | 第85页 |
·审计准备 | 第85-87页 |
·审计实施 | 第87-88页 |
·政府外债项目财务报表审计 | 第88-89页 |
·审计终结 | 第89页 |
·审计报告 | 第89-90页 |
·债务管理审计 | 第90-91页 |
·专项审计 | 第91-92页 |
·效益审计 | 第92-93页 |
·政府外债项目审计的原则 | 第93-95页 |
·合规性 | 第93-94页 |
·规范性 | 第94页 |
·偿债性 | 第94-95页 |
·系统性 | 第95页 |
·公正性 | 第95页 |
·政府外债项目审计的系统模式 | 第95-98页 |
第5章 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方法研究 | 第98-112页 |
·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的定义 | 第98-99页 |
·审计程序 | 第99-101页 |
·“以过程为导向”的效益审计程序 | 第99-101页 |
·“以结果为导向”的效益审计程序 | 第101页 |
·审计工作方案 | 第101-102页 |
·选择审计对象 | 第102-103页 |
·审计评价标准 | 第103-104页 |
·审计方法 | 第104-109页 |
·前后对比法 | 第105-107页 |
·成本-效益分析法 | 第107-108页 |
·成本-效益的定量分析 | 第108页 |
·成本-效益的定性分析 | 第108-109页 |
·审计报告 | 第109页 |
·开展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的现实意义 | 第109-112页 |
第6章 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实证分析 | 第112-163页 |
·案例一:我国政府外债管理和使用情况审计调查 | 第112-118页 |
·立项和审前准备阶段 | 第112-113页 |
·审计实施阶段 | 第113-116页 |
·审计报告阶段 | 第116-118页 |
·案例二:政府外债铁路项目设备效益审计 | 第118-130页 |
·立项和审前准备阶段 | 第118-120页 |
·审计实施阶段 | 第120-128页 |
·审计报告阶段 | 第128-130页 |
·案例三:世亚行贷款项目效益审计调查 | 第130-154页 |
·立项和审前准备阶段 | 第130-133页 |
·审计实施阶段 | 第133-142页 |
·审计报告阶段 | 第142-154页 |
·对三个效益审计案例的分析和启示 | 第154-163页 |
·对三个效益审计案例的分析 | 第154-156页 |
·从三个效益审计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 第156-163页 |
第7章 效益审计与项目后评价比较研究 | 第163-179页 |
·评价指标体系比较 | 第163-168页 |
·三个评价指标体系的共同点 | 第166-168页 |
·三种指标体系的不同点 | 第168页 |
·评价方法比较 | 第168-171页 |
·评价结果比较 | 第171-179页 |
·第一个案例:世行贷款西南扶贫项目 | 第171-174页 |
·第二个案例:世行贷款松辽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 第174-176页 |
·第三个案例:世行贷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 | 第176-179页 |
第8章 总结 | 第179-188页 |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 第179-186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展望 | 第186-188页 |
致谢 | 第188-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198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98-199页 |
个人简历 | 第198页 |
已发表论文: | 第198-199页 |
待发表论文: | 第199页 |
研究成果: | 第199页 |
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