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股权激励问题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6-7页 |
| ·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 | 第7-8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结构 | 第8-10页 |
| 第二章 内部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 第10-19页 |
| ·股权激励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10-13页 |
| ·美国员工持股制的产生和发展 | 第10-11页 |
| ·美国经理人员股权激励的产生和发展 | 第11-12页 |
| ·中国普通员工持股制度的实践 | 第12页 |
| ·中国经理人员股权激励实践 | 第12-13页 |
| ·股权激励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 ·普通员工持股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 ·经理人员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 ·股权激励的效应 | 第16-19页 |
| 第三章 股权分配比例的确定 | 第19-28页 |
| ·经理人员股权比例的确定 | 第19-22页 |
| ·普通员工持股比例的确定 | 第22-28页 |
| 第四章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与运作规范 | 第28-38页 |
| ·经理人员股权激励模式 | 第28-32页 |
| ·直接持股 | 第28-29页 |
| ·期股 | 第29-30页 |
| ·股票期权 | 第30-31页 |
| ·股票增值权 | 第31-32页 |
| ·普通员工持股模式 | 第32页 |
| ·企业生命周期与持股模式的选择 | 第32-35页 |
| ·规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运作 | 第35-38页 |
| ·经理人员股权激励的运作规范 | 第35-36页 |
| ·普通员工持股的规范运作 | 第36-38页 |
| 第五章 中美内部股权激励体系的对比分析 | 第38-49页 |
| ·美国内部股权激励体系 | 第38-41页 |
| ·普通员工激励层次 | 第38-39页 |
| ·经理人员股权激励层次 | 第39-40页 |
| ·美国股权激励体系结构 | 第40-41页 |
| ·美国股权激励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条件 | 第41-43页 |
| ·普通员工持股的条件 | 第41-42页 |
| ·经理人员股权激励的条件 | 第42-43页 |
|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环境和条件 | 第43-46页 |
| ·普通员工持股的条件分析 | 第43-44页 |
| ·经理人员股权激励的条件分析 | 第44-46页 |
| ·建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体系 | 第46-49页 |
| 第六章 高管持股效应的假设检验 | 第49-60页 |
| ·实证的目的 | 第49页 |
| ·本文采用的业绩指标 | 第49-50页 |
| ·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50页 |
| ·假设检验的原理及步骤 | 第50-51页 |
| ·数据的描述统计 | 第51-53页 |
| ·高管持股效应的假设检验 | 第53-57页 |
| ·持股比例与业绩的相关度分析 | 第57-58页 |
| ·持股比例与ROE的相关性 | 第57页 |
| ·持股比例与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的相关性 | 第57-58页 |
| ·实证结果分析与说明 | 第58-60页 |
| 第七章 本文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0-64页 |
| ·本文结论 | 第60页 |
| ·政策建议 | 第60-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7-68页 |
| 附录 假设检验上市公司资料 | 第68-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