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第1-17页 |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 第10-12页 |
·国内外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 | 第17-26页 |
·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概述 | 第17页 |
·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的组成 | 第17-24页 |
·引擎模型 | 第18-20页 |
·液力耦合器模型 | 第20-21页 |
·自动变速器模型 | 第21页 |
·车轮及驱动模型 | 第21-23页 |
·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23页 |
·刹车模型 | 第23-24页 |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实现 | 第24页 |
·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安全间隔距离及防撞告警算法分析 | 第26-33页 |
·防撞告警算法 | 第26-27页 |
·警告距离的定义和推导 | 第27-29页 |
·刹车距离的定义和推导 | 第29-31页 |
·Berkeley 算法 | 第29-30页 |
·改进的刹车距离的推导和定义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ACC 控制算法分析 | 第33-51页 |
·ACC 系统概况 | 第33-34页 |
·现有ACC 算法 | 第34-36页 |
·ACC 控制流程 | 第36-38页 |
·定速模式算法分析 | 第38页 |
·跟踪模式算法分析 | 第38-47页 |
·工作原理 | 第38-41页 |
·参数调整规则的探索 | 第41-44页 |
·Fuzzy 控制器的设计 | 第44-47页 |
·刹车控制算法 | 第47-49页 |
·油门与刹车切换逻辑 | 第48页 |
·刹车控制器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仿真结果 | 第51-65页 |
·车辆模型的仿真验证 | 第51-52页 |
·安全间隔距离及防撞告警算法仿真分析 | 第52-55页 |
·Berkeley 算法的仿真结果 | 第52-53页 |
·改进算法的仿真结果 | 第53-55页 |
·ACC 控制算法仿真分析 | 第55-64页 |
·定速模式仿真 | 第55页 |
·跟踪模式仿真 | 第55-59页 |
·刹车使用效果对比 | 第59-62页 |
·对比仿真结果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5-67页 |
·论文总结与结论 | 第65-66页 |
·改进与发展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
声明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申请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