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I Myostain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18页 |
1 Myostatin基因的结构性状 | 第9-10页 |
2 Myostatin的表达特异性 | 第10页 |
3 Myostatin的信号传导 | 第10-11页 |
4 调节肌肉生长发育的因子 | 第11-13页 |
·肌肉调节因子家族 | 第11-12页 |
·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家族 | 第12-13页 |
·其它肌肉调节蛋白及其相互作用 | 第13页 |
5 Myostatin的作用机理 | 第13-15页 |
6 Myostatin突变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自然突变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人为阻断Myostatin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7 Myostatin其他生物学效应及在临床医疗中的价值的研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Ⅱ 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8-29页 |
1 基因打靶的原理 | 第18-20页 |
·同源重组的概念 | 第18-19页 |
·同源重组模型 | 第19-20页 |
2 基因打靶的策略及载体设计 | 第20-21页 |
3 影响基因打靶效率的因素 | 第21-22页 |
·同源片段来源的影响 | 第21-22页 |
·同源片段长度的影响 | 第22页 |
·外源DNA导入方法的影响 | 第22页 |
·靶基因位点的影响 | 第22页 |
4 体细胞打靶 | 第22-27页 |
·体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体细胞打靶的策略 | 第24-27页 |
5 基因打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 第27-29页 |
·基因打靶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 第27页 |
·应用基因打靶技术研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 第27页 |
·应用基因打靶技术改良动物品系和研制动物反应器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无启动子打靶载体MSTN-Neo、MSTN-GFP的构建 | 第29-45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30-36页 |
·材料 | 第30-32页 |
·方法 | 第32-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小尾寒羊基因组的提取 | 第36页 |
·从基因组中PCR扩增产物MSTN5.0kb片段和1.0kb片段 | 第36-37页 |
·PCR产物MSTN5.0kb片段和1.0kb片段的克隆 | 第37-38页 |
·pMD18-T5.0、pMD18-T1.0克隆的测序结果及其分析 | 第38-40页 |
·载体pGEM-3Zf-S的构建 | 第40页 |
·载体pGEM-3Zf-Neo、pGEM-3Zf-GFP的构建 | 第40-41页 |
·无启动子打靶载体MSTN-Neo、MSTN-GFP的构建 | 第41-42页 |
·打靶载体线性化 | 第42页 |
3.讨论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小尾寒羊骨骼肌细胞系的建立 | 第45-5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5-49页 |
·材料 | 第45-46页 |
·方法 | 第46-49页 |
2 结果 | 第49-51页 |
·新生小尾寒羊及胎儿骨骼肌细胞的分离建系 | 第50页 |
·骨骼肌细胞对G418毒性敏感性检测 | 第50页 |
·骨骼肌细胞对G418筛选后形成克隆的能力性检测 | 第50-51页 |
·脂质体转染骨骼肌细胞 | 第51页 |
3 讨论 | 第51-53页 |
·小尾寒羊骨骼肌细胞的分离和建系 | 第51-52页 |
·小尾寒羊骨骼肌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和生长变化规律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小尾寒羊MSTN基因的敲除 | 第53-6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3-57页 |
·材料 | 第53-54页 |
·方法 | 第54-57页 |
2 结果 | 第57-61页 |
·抗G418细胞克隆的分离 | 第57-58页 |
·观察MSTN-GFP载体转染后细胞发光情况 | 第58-59页 |
·打靶载体MSTN-Neo定点整合的PCR检测 | 第59页 |
·PCR阳性克隆的Southern Blotting分析 | 第59-61页 |
3 讨论 | 第61-64页 |
·小尾寒羊骨骼肌细胞myostatin基因打靶的优势 | 第61页 |
·绵羊myostatin基因打靶及其鉴定 | 第61-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 | 第76-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