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关于形容词作状语现象的研究 | 第8-9页 |
·关于形容词作状语的语义指向的研究 | 第9页 |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理论基础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语料来源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形容词作状语现象研究 | 第11-22页 |
·单音节性质形容词作状语 | 第13-14页 |
·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作状语 | 第14-18页 |
·形容词生动形式作状语 | 第18-21页 |
·AA式作状语 | 第18-19页 |
·ABB式作状语 | 第19-20页 |
·AABB式或ABAB式形容词作状语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形容词作状语的语义双指现象 | 第22-33页 |
·形容词作状语语义指向研究 | 第22-24页 |
·形容词作状语动主双指句 | 第24-27页 |
·S1:NP[+生命]+A+VP的句法语义考察 | 第25-26页 |
·S2:NP[-生命]+A+VP的句法语义考察 | 第26-27页 |
·形容词作状语动宾双指句 | 第27-29页 |
·行为类动宾双指句 | 第27-28页 |
·感官类动宾双指句 | 第28页 |
·存现类动宾双指句 | 第28-29页 |
·形容词作状语主宾双指句 | 第29-30页 |
·其他类型的双指现象 | 第30页 |
·双指现象形成的机制探讨 | 第30-33页 |
·形容词自身性质 | 第30-31页 |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 第31-32页 |
·动词中心说相关理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形容词作状语和作定语与补语的比较 | 第33-52页 |
·主要研究的问题 | 第33页 |
·主语名词单指或动主双指句形容词在定语和状语位置上的比较 | 第33-38页 |
·可以移位作定语的形容词状语 | 第34-35页 |
·形容词的几种性态 | 第35页 |
·移位后的语义比较 | 第35-38页 |
·移位到名词前作定语后的语序问题 | 第38页 |
·宾语名词单指或动宾双指句形容词在定语和状语位置上的比较 | 第38-42页 |
·变换情况考察 | 第38-39页 |
·移位后的语序问题 | 第39-42页 |
·主宾双指句的变换 | 第42-43页 |
·作定语和作状语的比较 | 第43-47页 |
·定状可互换句的认知依据 | 第43-44页 |
·定状互换的语用动因和比较 | 第44-47页 |
·状补可互换句分析 | 第47-51页 |
·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和作补语的比较 | 第47-48页 |
·双音节形容词、形容词生动形式等作状语和作补语的比较 | 第48-51页 |
·形容词作状语和作补语的比较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多项状语的语序 | 第52-57页 |
·现代汉语状语语序研究现状 | 第52-53页 |
·现代汉语状语的构成及类型 | 第52-53页 |
·现代汉语状语的语序研究概况 | 第53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53页 |
·形容词作摹状方式状语和其他方式状语的语序 | 第53-56页 |
·[+比况]和[+摹状] | 第54页 |
·[+摹状]和[+工具/材料] | 第54-55页 |
·[+摹状]和[+伴随] | 第55页 |
·[+摹状]和[+方向]、[+摹状]和[+对象]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7-58页 |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第5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