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化学传感器论文

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第13页
 1.2 分子印迹技术的分类第13-14页
  1.2.1 分子预组装第13页
  1.2.2 分子自组装第13-14页
 1.3 分子印迹技术的理论研究第14-15页
  1.3.1 分子印迹技术热力学第14-15页
  1.3.2 分子印迹技术动力学第15页
 1.4 分子印迹技术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第15-21页
  1.4.1 在化学催化领域的应用第16页
  1.4.2 在分离领域的应用第16-17页
   1.4.2.1 膜分离和固相萃取第16-17页
   1.4.2.2 色谱分离第17页
  1.4.3 在临床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第17-18页
   1.4.3.1 抗体/受体模拟物第17-18页
   1.4.3.2 药物控制释放第18页
  1.4.4 在传感技术领域的应用第18-21页
   1.4.4.1 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的换能器类型第19-20页
   1.4.4.2 电化学传感器识别元件第20-21页
 1.5 现存问题第21页
 1.6 发展趋势第21-22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第22-23页
第2章 以分子印迹电聚合膜为仿生受体用于辛可宁检测第23-33页
 2.1 前言第23-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5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24页
  2.2.2 金电极的预处理第24页
  2.2.3 分子印迹聚合膜电极的制备第24-25页
  2.2.4 检测步骤第2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5-32页
  2.3.1 分子印迹低聚物膜的形成第25-26页
  2.3.2 电位诱导洗脱模板分子第26-27页
  2.3.3 聚合液配比的影响第27-28页
  2.3.4 分析性能第28-30页
  2.3.5 电极的选择性第30-31页
  2.3.6 回收率和使用寿命第31-32页
 2.4 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印迹自组装膜电化学选择识别苯二酚异构体的研究第33-45页
 3.1 前言第33-34页
 3.2 实验部分第34-35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34页
  3.2.2 分子印迹自组装单层膜的制备第34-35页
  3.2.3 检测步骤第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44页
  3.3.1 分子印迹自组装膜的性质第35-37页
  3.3.2 印迹效果研究第37-39页
  3.3.3 邻苯二酚的电容响应第39-40页
  3.3.4 印迹膜的异构选择性第40-43页
  3.3.5 稳定性和重现性第43-44页
 3.4 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基于分子印迹Ti02薄膜为敏感层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水杨酸的检测第45-56页
 4.1 前言第45-46页
 4.2 实验部分第46-47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46页
  4.2.2 溶胶-凝胶法制备分子印迹 TiO_2 膜第46页
  4.2.3 电化学测量第46-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5页
  4.3.1 分子印迹膜的制备第47-48页
  4.3.2 pH 值的影响第48-49页
  4.3.3 响应时间和洗脱时间第49-50页
  4.3.4 分子印迹膜电极的电化学响应第50-52页
  4.3.5 选择性研究第52-54页
  4.3.6 回收率和稳定性第54-55页
 4.4 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分子印迹 TiO_2超薄膜用于抗坏血酸的分析第56-65页
 5.1 前言第56-57页
 5.2 实验部分第57-58页
  5.2.1 仪器与试剂第57页
  5.2.2 金电极与晶振石英微天平的预处理第57页
  5.2.3 分子印迹膜的制备第57页
  5.2.4 电化学测量第57-5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8-64页
  5.3.1 分子印迹膜的形成第58-59页
  5.3.2 印迹效果研究第59-62页
  5.3.3 响应时间第62-63页
  5.3.4 分子印迹膜电极的选择性第63-64页
  5.3.5 存在的问题第64页
 5.4 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84页
致谢第84-85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时差测量的无线定位技术研究
下一篇:超声波在混凝土桩基础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