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超声波在混凝土无损检测的进展 | 第8-10页 |
1.2 超声波检测方法发展史 | 第10-13页 |
1.3 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综述 | 第13-15页 |
1.4 超声波桩基础无损检测的重要性 | 第15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第2章 混凝土超声波检测的基本原理 | 第17-27页 |
2.1 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规律 | 第17-19页 |
2.1.1 波的分类 | 第17页 |
2.1.2 无限弹性介质中声波的波动方程 | 第17-19页 |
2.2 声波在两种介质面上的传播规律 | 第19-23页 |
2.2.1 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 第20-22页 |
2.2.2 声波在异质界面上的波形转换 | 第22-23页 |
2.3 声波在固体介质中传播时的能量衰减 | 第23-24页 |
2.3.1 声波衰减的原因 | 第23-24页 |
2.4 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特点 | 第24-25页 |
2.5 混凝土声波透射法检测中的声波 | 第25-27页 |
2.5.1 脉冲声波的特点 | 第25页 |
2.5.2 脉冲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征 | 第25-27页 |
第3章 混凝土超声波实验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第27-36页 |
3.1 声波换能器 | 第27-28页 |
3.1.1 换能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27-28页 |
3.1.2 换能器的技术要求 | 第28页 |
3.2 混凝土声波仪 | 第28-31页 |
3.2.1 声波仪的功能 | 第28页 |
3.2.2 RSMSY5数字式声波仪的组成和特点 | 第28-30页 |
3.2.3 RSMSY5数字式声波仪的主要技术性能 | 第30-31页 |
3.3 混凝土缺陷的一般检测方法简介 | 第31-36页 |
3.3.1 浅裂缝的检测 | 第31-32页 |
3.3.2 深裂缝的检测 | 第32-33页 |
3.3.3 不密实和空洞检测 | 第33-34页 |
3.3.4 混凝土结合面的检测 | 第34-35页 |
3.3.5 混凝土的匀质性检测 | 第35-36页 |
第4章 混凝土灌注桩超声波无损检测 | 第36-59页 |
4.1 混凝土灌注桩超声波无损检测的方式及适用范围 | 第36页 |
4.2 混凝土灌注桩缺陷的声时、声幅、波形分析方法 | 第36-40页 |
4.2.1 声学参数与混凝土质量的关系 | 第37-40页 |
4.3 混凝土超声波无损检测的试验验证 | 第40-43页 |
4.3.1 试验设计 | 第40-41页 |
4.3.2 试验仪器 | 第41页 |
4.3.3 试验检测数据读取和分析 | 第41-43页 |
4.4 混凝灌注桩桩身质量判据 | 第43-47页 |
4.4.1 用声速判断缺陷的概率法判据 | 第43-44页 |
4.4.2 用声时判断缺陷的PSD判据 | 第44-46页 |
4.4.3 声幅判剧 | 第46-47页 |
4.4.4 主频判据 | 第47页 |
4.4.5 实测声波波形 | 第47页 |
4.5 混凝土灌注桩超声波现场检测 | 第47-59页 |
4.5.1 工程概况 | 第48页 |
4.5.2 现场检测 | 第48-59页 |
第5章 数据信息处理及桩身质量综合判定 | 第59-68页 |
5.1 声测管修正 | 第59-65页 |
5.1.1 声测管不平行的原因 | 第60页 |
5.1.2 声测管歪斜、弯曲在声时、声速曲线上的异常特征 | 第60-61页 |
5.1.3 声测管弯曲异常与桩身缺陷异常的差别 | 第61页 |
5.1.4 声测管管距修正方法 | 第61-62页 |
5.1.5 己测桩的管距修正及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5.2 缺陷区判定 | 第65-66页 |
5.3 桩身质量的综合判断 | 第66-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第68页 |
6.2 需要继续研究解决的问题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和项目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