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专名研究
1 引言 | 第1-19页 |
·選題緣起 | 第12-14页 |
·本課題的目的與任務 | 第14-15页 |
·本課題採用的理論與方法 | 第15-17页 |
·本課題的研究價值 | 第17-19页 |
2 《山海經》概述 | 第19-41页 |
·《山海經》簡介 | 第19-24页 |
·《山海經》的作者與作時 | 第24-33页 |
·《山海經》的作者 | 第25-27页 |
·《山海經》的作時 | 第27-33页 |
·《山海經》研究史略 | 第33-41页 |
3 專名的含義與專名的確定 | 第41-49页 |
·專名的含義 | 第41-46页 |
·專名的確定 | 第46-49页 |
·詞與非詞的區分 | 第46-48页 |
·專名與非專名的區分 | 第48-49页 |
4 《山海經》專名概述 | 第49-100页 |
·《山海經》專名的確定 | 第49-57页 |
·《山海經》專名的類別 | 第57-100页 |
·神人名 | 第59-63页 |
·郡國名 | 第63-66页 |
·山名 | 第66-74页 |
·水名 | 第74-78页 |
·穀野名 | 第78-80页 |
·草名 | 第80-82页 |
·木名 | 第82-85页 |
·鳥名 | 第85-87页 |
·獸名 | 第87-90页 |
·蟲名 | 第90-91页 |
·魚名 | 第91-93页 |
·礦物名 | 第93-95页 |
·樂舞名 | 第95页 |
·食物名 | 第95-96页 |
·器物名 | 第96-97页 |
·疾病名 | 第97-98页 |
·祭祀名 | 第98-99页 |
·風名 | 第99页 |
·存疑 | 第99-100页 |
5 《山海經》專名的命名之義 | 第100-196页 |
·關於命名之義 | 第100-103页 |
·命名之義研究的方法 | 第103-108页 |
·命名之義和文化歷史背景的關係 | 第108-110页 |
·《山海經》專名命名之義研究 | 第110-196页 |
·五方天帝及屬神 | 第112-126页 |
·西王母 | 第126-129页 |
·羲和、常羲 | 第129-139页 |
·帝堯 | 第139-142页 |
·帝俊、舜 | 第142-146页 |
·禹、夏後啟 | 第146-149页 |
·四方神與四方風 | 第149-161页 |
·昆侖 | 第161-164页 |
·成都、成山、岷山 | 第164-169页 |
·都廣之野、建木 | 第169-175页 |
·平圃 | 第175-177页 |
·沃之國、沃民、沃之野、諸夭之野 | 第177-181页 |
·臷國、臷民之國 | 第181-183页 |
·扶桑、扶木、榑木、槃木、若木、榣木、尋木 | 第183-191页 |
·狂鳥、皇鳥、孟鳥、滅蒙鳥、鳴鳥、翳(鷖)鳥 | 第191-196页 |
6 《山海經》專名命名原則及規律 | 第196-252页 |
·地名的命名原則及規律 | 第196-208页 |
·以該地之物命名 | 第196-199页 |
·以人(神)名得名 | 第199-200页 |
·以該地形制而得名 | 第200-204页 |
·以該地的高低大小而得名 | 第204-206页 |
·以歷史事件、傳說而得名 | 第206-208页 |
·山、水互受其稱 | 第208页 |
·動物名的命名原則及規律 | 第208-217页 |
·以動物之鳴聲而得名 | 第209-212页 |
·以動物的形體特徵而得名 | 第212-215页 |
·以動物的行動特徵而得名 | 第215-217页 |
·以動物的習性而得名 | 第217页 |
·顔色與命名 | 第217-224页 |
·以事物本身之色命名 | 第218-222页 |
·以方位之色命名 | 第222-224页 |
·《山海經》專名的結構 | 第224-244页 |
·單純複音詞 | 第225-229页 |
·重言詞 | 第229-231页 |
·合成詞 | 第231-239页 |
·綜合式 | 第239-244页 |
·《山海經》專名的名實關係 | 第244-252页 |
參考文獻 | 第252-261页 |
作者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簡介 | 第261-262页 |
聲明 | 第262-263页 |
後記 | 第263-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