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8-11页 |
·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 第8-9页 |
·相关概念的定义 | 第9-10页 |
·IT行业 | 第9-10页 |
·“识别”与“创新” | 第10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塑造产品识别和进行产品形象设计 | 第11-29页 |
·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已有研究结果 | 第11-16页 |
·德国的“系统设计”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 第11页 |
·日本的CI理论和对中国的影响 | 第11-13页 |
·欧美的品牌识别和战略品牌管理 | 第13-16页 |
·“产品识别”概念的提出 | 第16-21页 |
·高技术产品进行品牌塑造的重要性 | 第16-17页 |
·高技术产品的品牌战略 | 第17-18页 |
·产品识别的定义与本质 | 第18-21页 |
·基于产品识别的产品形象设计 | 第21-26页 |
·产品形象的定义 | 第21-22页 |
·产品形象设计的主要表现 | 第22-26页 |
·中国企业实施PI之现状和挑战 | 第26-29页 |
第三章 产品形象设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第29-41页 |
·产品形象设计与设计管理 | 第29-32页 |
·产品形象设计有赖于设计管理的合理化和组织化 | 第29页 |
·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组建不同的设计团队 | 第29-32页 |
·产品形象设计与产品语义学、符号学 | 第32-37页 |
·产品语义学概念的提出与定义 | 第32-33页 |
·产品形象设计在产品语义学层面上面临的问题 | 第33-34页 |
·案例分析:对通讯设备类产品符号系统分类的尝试 | 第34-37页 |
·产品形象设计与感性工学 | 第37-41页 |
·感性工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37页 |
·对设计要素的定量方法 | 第37-39页 |
·案例分析:利用感性工学进行产品形象的评价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建立产品识别系统的程序 | 第41-69页 |
·IT行业通讯设备类产品设计背景与现状 | 第41-44页 |
·通信设备的市场背景和发展状况 | 第41-42页 |
·通信设备产品设计的战略方法 | 第42-44页 |
·通信设备造型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44页 |
·调查收集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等相关信息 | 第44-53页 |
·什么是企业文化 | 第44-45页 |
·为什么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 | 第45-46页 |
·如何确立和更新企业文化 | 第46-48页 |
·如何推行既定的企业文化 | 第48页 |
·设计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冲击 | 第48-49页 |
·案例分析:华为与《基本法》 | 第49-53页 |
·制定设计策略,进行产品形象设计 | 第53-64页 |
·根据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制定设计战略 | 第53-57页 |
·建立视觉语言库,规范产品形象的识别特征 | 第57-64页 |
·产品形象评价系统的开发 | 第64-68页 |
·根据设计组织形式的不同利用评价系统 | 第64-65页 |
·通讯设备类产品需把握的评价标准 | 第65-66页 |
·产品形象评价系统的框架构想 | 第66-68页 |
·产品形象评价系统的维护与更新 | 第68页 |
·总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基于产品识别的产品形象设计在中国企业中的实践 | 第69-90页 |
·华为现有产品形象设计总结分析报告 | 第69-85页 |
·分析目的 | 第69页 |
·现有问题及其根源 | 第69-71页 |
·产品形象与设计分析 | 第71-84页 |
·总结 | 第84-85页 |
·HW技术产品总体形象规划 | 第85-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5-96页 |
附录B: 设计案例--南瑞国电电源保护模块产品形象的提升 | 第96-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