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3-PRRU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机器人的发展第11-18页
     ·并联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第11-16页
     ·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6-18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3-PRRU 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第19-30页
   ·引言第19-20页
     ·3-PRRU 并联机构描述第19-20页
   ·机构自由度分析第20-23页
     ·自由度数目计算第20-21页
     ·自由度属性分析第21-23页
   ·机构位置分析第23-29页
     ·位置正解第25-28页
     ·位置反解第28-29页
     ·刀具末端点位姿分析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3-PRRU 并联机器人逆动力学分析第30-42页
   ·引言第30页
   ·3-PRRU 并联机器人雅可比分析第30-34页
     ·动平台的雅可比矩阵第31页
     ·连杆的雅可比矩阵第31-34页
   ·3-PRRU 并联机器人逆动力学模型第34-38页
   ·3-PRRU 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性能分析第38-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3-PRRU 并联机器人动力学仿真第42-51页
   ·引言第42-43页
   ·动力学仿真第43-49页
     ·仿真环境 MSC.ADAMS 软件介绍第43-44页
     ·机构模型建立第44-45页
     ·添加约束和驱动第45-47页
     ·动力学仿真算例分析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5章 3-PRRU 并联机器人伺服电机参数选取第51-55页
   ·引言第51页
   ·伺服电机参数预估模型第51-53页
     ·动平台末端点峰值速度预估模型第51-52页
     ·伺服电机峰值力矩预估模型第52页
     ·伺服电机转子惯量校核模型第52-53页
   ·3-PRRU 并联机器人驱动伺服电机选取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总结第55页
   ·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与奖励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贴接法自动蔬菜嫁接机器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下一篇:嵌入式经编机电子送经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