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选题的缘由 | 第8-9页 |
| ·相关研究的综述 | 第9-10页 |
| ·理论基础、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 ·语料来源 | 第11-12页 |
| 2 二语习得理论与母语迁移研究 | 第12-19页 |
| ·语言迁移的概念 | 第12-13页 |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和语言迁移研究 | 第13-16页 |
| ·对比分析假说与语言迁移研究 | 第13-14页 |
| ·中介语假说与语言迁移研究 | 第14-15页 |
| ·错误分析理论与语言迁移研究 | 第15-16页 |
| ·语言迁移的表现形式 | 第16-19页 |
| ·语言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 第16-17页 |
| ·语间迁移和语内迁移 | 第17-19页 |
| 3 泰国学生汉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现象研究 | 第19-45页 |
| ·研究说明 | 第19页 |
| ·对“母语迁移性质的偏误”的界定 | 第19-21页 |
| ·泰国学生汉语写作中的错误分类统计 | 第21-22页 |
| ·泰国学生汉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所致的偏误的具体分析 | 第22-44页 |
| ·母语迁移所致的词汇偏误分析 | 第22-28页 |
| ·含共同语素的近义词的偏误分析 | 第23-24页 |
| ·非共同语素的近义词的偏误分析 | 第24-25页 |
| ·含共同语素的“单-双音词”的偏误分析 | 第25-26页 |
| ·词语使用不当的偏误分析 | 第26-28页 |
| ·母语迁移所致的语法偏误分析 | 第28-44页 |
| ·助词的偏误分析 | 第29-30页 |
| ·介词的偏误分析 | 第30-31页 |
| ·连词的偏误分析 | 第31-33页 |
| ·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 | 第33-34页 |
| ·定语的偏误分析 | 第34-35页 |
| ·补语的偏误分析 | 第35-36页 |
| ·状语的偏误分析 | 第36-38页 |
| ·句式的偏误分析 | 第38-40页 |
| ·“把字句”偏误 | 第39页 |
| ·比较句的偏误 | 第39-40页 |
| ·复句的偏误 | 第40-44页 |
| ·关联词“可是”的偏误分析 | 第41页 |
| ·关联词“也”的偏误分析 | 第41-43页 |
| ·关联词“就”的偏误分析 | 第43-44页 |
| ·本章总结 | 第44-45页 |
| 4 语言迁移研究对对泰汉语教学的启示 | 第45-49页 |
| ·正确认识母语(泰语)在汉语习得中的作用 | 第45-46页 |
| ·重视汉泰对比研究和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运用 | 第46-47页 |
| ·语言迁移对对泰汉语师资培养的启示 | 第47-48页 |
| ·语言迁移对对外语教材编写的启示 | 第48-49页 |
| 5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