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绪论 | 第8-20页 |
一 选题原因 | 第8-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三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四 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17-20页 |
第一章 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史概况 | 第20-43页 |
第一节 五个阶段及两个高潮 | 第20-36页 |
第二节 总体特点 | 第36-38页 |
第三节 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第38-40页 |
第四节 三个典型翻译实例的选择 | 第40-43页 |
第二章 从《罗生门》的翻译看民族文学的影响 | 第43-64页 |
第一节 《罗生门》在中国 | 第43-48页 |
第二节 鲁迅与林少华译本的比较 | 第48-53页 |
第三节 从民族文学的影响看两个译本不同的翻译策略 | 第53-64页 |
第三章 从《我们的时代》的翻译看道德文化因素的影响 | 第64-80页 |
第一节 《我们的时代》在中国 | 第64-68页 |
第二节 郑民钦译本与原作的比较 | 第68-69页 |
第三节 从道德文化因素看郑民钦译本的翻译策略 | 第69-80页 |
第四章 从《挪威的森林》的翻译看译者因素的影响 | 第80-104页 |
第一节 《挪威的森林》在中国 | 第80-86页 |
第二节 林少华与赖明珠译本的比较 | 第86-95页 |
第三节 从译者因素看两个译本不同的翻译策略 | 第95-104页 |
结论 从翻译内外部因素看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 | 第104-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