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企业背景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数据收集 | 第14页 |
·数据分析 | 第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应用方向 | 第15-16页 |
第二章 A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第16-26页 |
·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 | 第16-23页 |
·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 | 第23-24页 |
·现状分析总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设计 | 第26-39页 |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 | 第26-30页 |
·公司战略描述 | 第26-29页 |
·人力资源战略指导思想 | 第29-30页 |
·人力资源战略发展方向 | 第30页 |
·人力资源配置目标 | 第30-34页 |
·影响人力资源配置的变动因素 | 第30-31页 |
·人力资源配置原则 | 第31-32页 |
·人员总量目标 | 第32-33页 |
·人员构成分布目标 | 第33-34页 |
·人员配置目标 | 第34页 |
·人工成本预算目标 | 第34-37页 |
·影响人工成本的变动因素 | 第34-37页 |
·人工成本预算控制目标 | 第37页 |
·劳动生产率目标 | 第37-39页 |
·影响劳产率的变动因素 | 第37-38页 |
·劳产率的目标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具体职能设计 | 第39-57页 |
·完善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 | 第39-41页 |
·完善管理体制 | 第39-40页 |
·改革机构 | 第40-41页 |
·构建岗位管理体系 | 第41-45页 |
·建立科学合理的定岗定员机制 | 第41-43页 |
·完善岗位任职资格管理体制 | 第43-44页 |
·拓宽人员盘活途径,加大人员盘活力度 | 第44-45页 |
·完善薪酬管理体系 | 第45-49页 |
·完善收入保障机制 | 第45页 |
·强化激励机制 | 第45-47页 |
·建立人工成本预算管理机制 | 第47页 |
·建立动态增长机制 | 第47-48页 |
·完善薪酬管理监管机制 | 第48-49页 |
·强化绩效考核体系 | 第49-51页 |
·完善工效挂钩机制 | 第49页 |
·强化绩效管理机制 | 第49-50页 |
·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 第50-51页 |
·改进人才培养开发体系 | 第51-54页 |
·健全人才引进机制 | 第51-52页 |
·完善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 第52页 |
·完善劳动力备员机制 | 第52-53页 |
·建立职业经理人分级培训开发机制 | 第53-54页 |
·强化人才队伍动态管理机制 | 第54页 |
·健全和谐劳动关系管理体系 | 第54-56页 |
·完善劳动合同管理机制 | 第54-55页 |
·建立员工关系管理机制 | 第55页 |
·强化劳动保护机制 | 第55页 |
·完善保险保障机制 | 第55-56页 |
·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体系 | 第56-57页 |
·完善基础信息管理机制 | 第56页 |
·建立信息发布反馈机制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的重点难点与对策 | 第57-60页 |
·专业体制改革对人员管控模式的新要求 | 第57页 |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薄弱 | 第57-58页 |
·人员结构需要长期调整,减员增效压力巨大 | 第58页 |
·绩效考核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 第58页 |
·员工素质整体偏低,培训压力大,成本高 | 第58-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件1 | 第63-65页 |
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 第63-65页 |
附件2 | 第65-67页 |
大学生调查问卷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