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论文

本土化中国课程教学论建构方法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7页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第8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8-13页
  一、有关“本土化”的研究第8-9页
  二、有关传统教学论的研究第9-10页
  三、有关中国课程教学理论本土化的研究第10-13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第13-16页
  一、研究内容第13-14页
  二、概念界定第14-16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继承与创新:传统转化与现代超越第17-29页
 第一节 继承与创新的背景第18-20页
  一、课程改革本身的需要第18-19页
  二、课程教学理论发展的需要第19页
  三、传统与外来理论的创新与变革第19-20页
 第二节 继承与创新的内容第20-25页
  一、古典课程教学理论的精华第20-22页
  二、古典课程教学理论的创新第22-25页
 第三节 继承与创新的方法第25-29页
  一、渗透与整合第25-26页
  二、吸收与转化第26-27页
  三、建构与超越第27-29页
第三章 理论与实践:现实的土壤与理论的生成第29-41页
 第一节 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的生长土壤第29-32页
  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概念第29-31页
  二、课程教学实践是课程教学理论的来源第31-32页
 第二节 课程改革实践对课程教学理论的贡献与挑战第32-36页
  一、课程改革实践对课程教学理论的贡献第32-34页
  二、课程改革实践对课程教学理论的挑战第34-36页
 第三节 本土化课程教学论的实践建构方法第36-41页
  一、实践与分析,从实践中得出理论第36-37页
  二、实验与实践,证明理论正确与否第37-39页
  三、修正与完善,理论适应实践需要第39-41页
第四章 引进与借鉴:本土与国际的融通与整合第41-51页
 第一节 引进与借鉴的必要性第41-44页
  一、现代课程教学理论发展的需要第42-43页
  二、国外课程教学理论的优点第43-44页
 第二节 引进与借鉴的现状分析第44-48页
  一、引进的内容第44-45页
  二、引进中存在问题分析第45-48页
 第三节 引进与借鉴的方法第48-51页
  一、介绍与引进第48-49页
  二、比较与鉴别第49-50页
  三、融会与贯通第50-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后记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肯塔基州教师教育改革研究
下一篇:传统课程教学思想精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