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文名师张富、李镇西问题教学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一、问题教学的发展历程 | 第14-20页 |
(一) 问题教学的定义 | 第14页 |
(二) 问题教学的起源 | 第14-16页 |
(三) 我国问题教学的发展历程 | 第16-19页 |
1. 古代的传承 | 第16-18页 |
2. 近代的发展 | 第18页 |
3. 现代的变迁 | 第18-19页 |
(四) 问题教学的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二、张富、李镇西语文教育观念之比较 | 第20-26页 |
(一) 时代背景不同 | 第20-21页 |
(二) 教改经历不同 | 第21-22页 |
(三) 语文教育观念不同 | 第22-26页 |
1. 语文观 | 第22-23页 |
2. 教学观 | 第23-25页 |
3. 师生观 | 第25-26页 |
三、张富、李镇西问题教学方法论之比较 | 第26-31页 |
(一) 方法论之相同点 | 第27-29页 |
1. 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 | 第27-28页 |
2. 变“讲授知识”为“促主动求知” | 第28-29页 |
(二) 方法论之不同点 | 第29-31页 |
1. 问题设计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 | 第29-30页 |
2. “问题”来源由“教材化”走向“生活化” | 第30-31页 |
四、张富、李镇西问题教学特点之比较 | 第31-38页 |
(一) 张富、李镇西问题教学的相同点 | 第31-35页 |
1. 以“问题”为手段介入阅读教学 | 第31-33页 |
2. 以“合作”为方式实现问题解决 | 第33-34页 |
3. 以“问题”为突破口开发学生潜能 | 第34-35页 |
(二) 张富、李镇西问题教学的不同点 | 第35-38页 |
1. 问题的设置方式不同 | 第35-36页 |
2. 思维训练的方向不同 | 第36-38页 |
五、张富、李镇西问题教学对新课改的启示 | 第38-49页 |
(一) 理论启示 | 第39-44页 |
1. 学生质疑比教师提问更有意义 | 第39页 |
2.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 | 第39-41页 |
3. 知识教学不应淡化 | 第41-42页 |
4. “训练”与“感悟”相容共生 | 第42-44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44-49页 |
1. “自主质疑”式教学难以推广的原因 | 第44-45页 |
2. 提高学生质疑有效性的途径 | 第45-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