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8-9页 |
二、乐府诗的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乐府诗及其选编概述 | 第18-24页 |
第一节 乐府诗的渊源及发展演变 | 第18-22页 |
一、乐府诗的渊源 | 第18-19页 |
二、乐府诗的发展演变 | 第19-22页 |
第二节 乐府诗选编情况分析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乐府诗教学现状调查 | 第24-38页 |
第一节 高考中有关乐府诗的考点分析 | 第24-30页 |
一、近五年有关乐府诗的高考考点 | 第24-28页 |
二、乐府诗考点分析 | 第28-30页 |
第二节 调查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30-38页 |
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 第30-31页 |
二、乐府诗教学现状 | 第31-32页 |
三、乐府诗现状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第三章 乐府诗教学优化策略 | 第38-55页 |
第一节 以音乐性为基础的乐府诗教学优化策略 | 第38-45页 |
一、乐府诗的音乐性 | 第39-40页 |
二、以音乐性为基础的乐府诗教学优化策略——以《春江花月夜》为例 | 第40-45页 |
第二节 以叙事性为基础的乐府诗教学优化策略 | 第45-51页 |
一、乐府诗的叙事性 | 第46-48页 |
二、以叙事性为基础的乐府诗教学优化策略——以《孔雀东南飞》为例 | 第48-51页 |
第三节 以抒情性为基础的乐府诗教学优化策略 | 第51-55页 |
一、乐府诗的抒情性 | 第51-53页 |
二、以抒情性为基础的乐府诗教学优化策略——以《蜀道难》为例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