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互动背景下的江西高校学生社团与NGO协同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1 绪论第9-23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0-12页
        1.3.1 学生社团第10-11页
        1.3.2 NGO第11页
        1.3.3 协同发展第11-12页
        1.3.4 互动第12页
    1.4 相关理论支持第12-13页
        1.4.1 协同理论第12-13页
        1.4.2 大学生发展理论第13页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13-18页
        1.5.1 国外研究动态第13-15页
        1.5.2 国内研究动态第15-18页
        1.5.3 综合评述第18页
    1.6 研究过程第18-23页
        1.6.1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第18页
        1.6.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1.6.3 问卷的设计及调研阶段第20-21页
        1.6.4 访谈设计及调研阶段第21-23页
2 高校学生社团与NGO的成长历程及协同发展的意义第23-27页
    2.1 高校学生社团成长历程第23-24页
    2.2 NGO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24-25页
    2.3 高校学生社团与NGO协同发展的意义第25-27页
        2.3.1 有利于实现资源互惠供给第25页
        2.3.2 有利于强化学生社团功能,更好实践NGO的宗旨与职能第25-26页
        2.3.3 有利于完善高校学生社团与NGO的内部管理机制第26页
        2.3.4 有利于拓宽学生实践平台,拓宽NGO服务范围第26-27页
3 江西高校学生社团与NGO两者互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7-42页
    3.1 江西高校学生社团与NGO的发展现状第27-29页
        3.1.1 江西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情况及呈现的特点第27-28页
        3.1.2 江西NGO发展的基本情况第28-29页
    3.2 学生对高校学生社团及NGO的认识第29-31页
        3.2.1 多数大学生认可高校学生社团第29-30页
        3.2.2 高校学生对校方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认可存在争议第30页
        3.2.3 多数学生对学生社团活动体验感较好第30页
        3.2.4 多数学生对于NGO的认识不足第30-31页
        3.2.5 学生对NGO活动的体验感较好第31页
    3.3 江西高校学生社团与NGO互动的现状第31-36页
        3.3.1 学生个人参与NGO活动的较多第31-32页
        3.3.2 江西高校学生社团与NGO协同发展期望较高第32-33页
        3.3.3 高校学生社团与NGO间存在供需上的互补第33-35页
        3.3.4 高校学生社团与NGO间在分类及活动形式上比较相似第35-36页
    3.4 江西高校学生社团与NGO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6-42页
        3.4.1 学生社团与NGO之间了解程度不高第36-37页
        3.4.2 学生社团与NGO组织层面的互动较少第37-38页
        3.4.3 缺乏权威的沟通平台第38-39页
        3.4.4 学生社团参与互动的形式比较被动第39-40页
        3.4.5 对接组织类型单一第40-41页
        3.4.6 NGO的对外宣传不足,缺乏社会公信力第41-42页
4 江西高校学生社团与NGO互动的案例分析第42-46页
    4.1 高校学生社团与南昌市英雄卫(NGO联盟)互动的案例分析第42-43页
        4.1.1 政府主导,NGO协办,学生参与的模式第42-43页
        4.1.2 加强了NGO在校园的联络网络建设第43页
        4.1.3 建立了组织长效机制—积分制第43页
    4.2 南昌市互联网创业协会与学生社团互动的案例分析第43-46页
        4.2.1 积极建立高校联络团队第44页
        4.2.2 促进了资源互给第44-45页
        4.2.3 实现了互动的可延续性第45-46页
5 高校学生社团与NGO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46-52页
    5.1 营造良好的协同发展的环境第46-47页
        5.1.1 营造良好的国家政策环境第46页
        5.1.2 营造良好的校方沟通环境第46-47页
    5.2 建立项目集群化的协同发展途径第47页
    5.3 逐步制定及完善协调发展的管理措施第47-51页
        5.3.1 提高高校学生社团的实力,主动参与互动第48-49页
        5.3.2 完善内部管理,提升NGO的社会公信力第49-50页
        5.3.3 逐步制定及完善协同发展的管理措施第50-51页
    5.4 建立协同发展的监督评估机制第51-52页
结论与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第56-64页
    附录1 调查问卷第56-62页
    附录2 访谈提纲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农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研究--以江西A大学为例
下一篇:地方高校社会捐赠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江西四所高校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