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各类型高等学校论文--留学教育、互派教授论文

地方农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研究--以江西A大学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7-1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7-8页
        1.1.1 选题背景第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8-9页
        1.2.1 地方农业院校第8页
        1.2.2 高等教育国际化第8-9页
        1.2.3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第9页
        1.2.4 国际化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系第9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3页
        1.3.1 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第10-11页
        1.3.2 国内关于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第11-12页
        1.3.3 国内关于农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第12页
        1.3.4 研究述评第12-13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5页
        1.4.1 研究思路第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15页
2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历程第15-31页
    2.1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概况第15-26页
        2.1.1 晚清时期第15-17页
        2.1.2 民国时期第17-19页
        2.1.3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期第19-21页
        2.1.4 改革开放初至90年代第21-24页
        2.1.5 新世纪时期第24-26页
    2.2 江西省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概况第26-29页
        2.2.1 清末至建国前期第26-27页
        2.2.2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期第27页
        2.2.3 改革开放至90年代第27-28页
        2.2.4 新世纪时期第28-29页
    2.3 小结第29-31页
3 地方农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的形式及必要性第31-37页
    3.1 地方农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的形式第31-35页
        3.1.1 来华留学生教育第31-32页
        3.1.2 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第32页
        3.1.3 国(境)外合作办学第32-33页
        3.1.4 国(境)外师资引进第33页
        3.1.5 教师互访第33页
        3.1.6 师生公派出国研修第33-35页
    3.2 地方农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的必要性第35-37页
        3.2.1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校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由之路第35页
        3.2.2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促进高校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第35-36页
        3.2.3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校增强文化交流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渠道第36-37页
4 地方农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的概况——以江西A大学为例第37-54页
    4.1 江西A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的沿革第37-39页
    4.2 江西A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的基本情况第39-46页
        4.2.1 来华留学生教育第39-40页
        4.2.2 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第40-41页
        4.2.3 国(境)外合作办学第41-43页
        4.2.4 国(境)外师资引进第43-44页
        4.2.5 教师互访第44-45页
        4.2.6 师生公派出国研修第45-46页
        4.2.7 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第46页
    4.3 江西A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的问题第46-52页
        4.3.1 国际化理念不够深入第47页
        4.3.2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第47-48页
        4.3.3 交流与合作的开放性不够第48-50页
        4.3.4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资金来源与投入有限第50-51页
        4.3.5 双语课程及网络课程共享发展滞后第51页
        4.3.6 基础服务不完善第51-52页
    4.4 江西A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的外部形势第52-53页
        4.4.1 外部机会分析第52-53页
        4.4.2 外部挑战分析第53页
    4.5 小结第53-54页
5 地方农业院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第54-61页
    5.1 科学的发展思路第54-55页
        5.1.1 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第54-55页
        5.1.2 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第55页
    5.2 有效的具体措施第55-58页
        5.2.1 积极致力多样化的人才交流第55-56页
        5.2.2 争取更多的校际合作第56-57页
        5.2.3 优化师资队伍第57页
        5.2.4 推进传统课程和网络课程的国际化第57-58页
    5.3 有力的保障支撑第58-61页
        5.3.1 寻求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经费第58-59页
        5.3.2 管理服务与国际接轨第59-60页
        5.3.3 加强宣传与国际文化环境建设第60-6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改进研究--基于J校案例
下一篇:互动背景下的江西高校学生社团与NGO协同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