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1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1.2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观念的研究 | 第11页 |
1.3.1.3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内容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1.4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结构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2.1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观念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2.2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内容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2.3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结构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16页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1.4.1 教师教育 | 第16页 |
1.4.2 教师教育课程 | 第16-17页 |
1.4.3 课程设置 | 第17页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师范生的视角 | 第19-43页 |
2.1 调查研究的设计 | 第19页 |
2.2 调查的实施 | 第19-22页 |
2.2.1 预调查 | 第19页 |
2.2.2 正式调查 | 第19-22页 |
2.2.2.1 问卷的回收与处理 | 第20页 |
2.2.2.2 问卷信度分析 | 第20页 |
2.2.2.3 问卷效度分析 | 第20-22页 |
2.3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22-43页 |
2.3.1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的总体情况分析 | 第22页 |
2.3.2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各维度的调查与分析 | 第22-27页 |
2.3.2.1 课程设置认同感维度现状 | 第22-23页 |
2.3.2.2 课程目标一致性维度现状 | 第23-24页 |
2.3.2.3 课程结构合理性维度现状 | 第24-25页 |
2.3.2.4 课程内容满意度维度现状 | 第25-26页 |
2.3.2.5 课程内容实用性维度现状 | 第26-27页 |
2.3.3 师范生对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现状评价的差异分析 | 第27-43页 |
2.3.3.1 性别与课程设置现状评价的差异分析 | 第27-28页 |
2.3.3.2 身份与课程设置现状评价的差异分析 | 第28-30页 |
2.3.3.3 就业意愿与课程设置现状评价的差异分析 | 第30-31页 |
2.3.3.4 专业类型与课程设置现状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 第31-34页 |
2.3.3.5 性格与课程设置现状评价的差异分析 | 第34-36页 |
2.3.3.6 课堂参与度与课程设置现状评价的差异分析 | 第36-43页 |
3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3-51页 |
3.1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 第43-48页 |
3.1.1 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难以契合 | 第43-44页 |
3.1.2 课程内容理论性过强、缺乏实用性 | 第44-45页 |
3.1.3 课程比例不合理 | 第45-47页 |
3.1.4 教育实践形式单一,教育实践课程实施流于形式 | 第47-48页 |
3.2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8-51页 |
3.2.1 逐渐形成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 第48-49页 |
3.2.2 课程内容缺乏创新、脱离基础教育 | 第49页 |
3.2.3 教育实践课程模式僵化,理论难以应用于实践 | 第49-50页 |
3.2.4 缺乏与中小学校之间的联系 | 第50-51页 |
4 优化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 第51-56页 |
4.1 发挥传统师范院校的自身优势 | 第51页 |
4.2 树立合理的课程设置观念 | 第51-52页 |
4.3 调整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 第52-53页 |
4.4 增加教育实习时间,丰富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形式 | 第53-54页 |
4.5 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建立共同培养机制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