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二、民族地区语文审美教育溯源 | 第9-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民族地区语文审美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 第14-18页 |
第一节 民族地区语文审美教育的含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民族地区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 第15-18页 |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 第15页 |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途径 | 第15-16页 |
三、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必要保证 | 第16-17页 |
四、传承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广西民族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现状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广西民族高中的基本情况简介 | 第18页 |
第二节 广西民族高中语文审美教育问卷调查及课堂实录分析 | 第18-21页 |
一、问卷调查的目标及对象 | 第18-19页 |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 第19-21页 |
第三节 课堂实录及分析 | 第21-25页 |
一、《故都的秋》审美教学实录 | 第21-23页 |
二、《故都的秋》审美教学分析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广西民族地区语文审美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33页 |
第一节 广西民族地区语文审美教育存在问题 | 第25-28页 |
一、学生对美的期待高,但对美的认识不足 | 第25页 |
二、学生美的积累不足,缺乏美感体验 | 第25-26页 |
三、教学功利化,审美边缘化 | 第26-27页 |
四、民族审美资源丰富,但语文审美民族化欠缺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广西民族地区语文审美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一、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限制:“不见不美”与“见多不美” | 第28-30页 |
二、应试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教育影响:“真应试”与“假审美”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策略 | 第33-42页 |
第一节 利用少数民族学校的自身资源 | 第33-35页 |
一、挖掘校园民族元素,营造审美文化氛围 | 第33-34页 |
二、开展第二课堂,丰富语文审美体验 | 第34页 |
三、开发校本课程,深入审美研究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开展少数民族学校的师资培训 | 第35-36页 |
一、注重语文教师审美培训 | 第35页 |
二、教师自身加强审美意识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丰富民族学校的语文美育课堂 | 第36-39页 |
一、激趣导入创设审美情境 | 第36-37页 |
二、审美体验联系生活实际 | 第37-38页 |
三、拓展延伸进行审美创造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审美意识 | 第39-42页 |
一、树立少数民族文化审美意识 | 第39-40页 |
二、发现少数民族文化审美差异 | 第40页 |
三、提升少数民族文化审美自信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