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言第8-17页
    一、选题的缘由第8-9页
        (一) 社会关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第8页
        (二) 培养新型人才需要高素质的辅导员第8-9页
        (三) 个人职业发展需要克服职业倦怠第9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一) 理论意义第9页
        (二) 实践意义第9-10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第14-15页
    四、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5页
        (二) 问卷调查法第15页
        (三) 访谈法第15-16页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概述第17-23页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概念第17页
    二、相关理论第17-20页
        (一) JD-R模型理论第18-19页
        (二) Friedman的历程模型理论第19-20页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第20-21页
        (一) 情感衰竭第20页
        (二) 去个性化第20-21页
        (三) 个人成就感降低第21页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特点第21-23页
        (一) 隐蔽性第21页
        (二) 危害性第21-22页
        (三) 阶段性第22页
        (四) 层次性第22页
        (五) 感染性第22-23页
第二章 南京工程学院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第23-29页
    一、调查情况简述第23-24页
        (一) 调查方法第23页
        (二)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第23-24页
    二、职业倦怠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第24-29页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普遍存在第24-25页
        (二) “情感衰竭”状况第25-26页
        (三) “去个性化”状况第26-27页
        (四) “低个人成就感”状况第27-29页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第29-33页
    一、引起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社会原因第29-31页
        (一) 对辅导员的职业定位不明确,期望相对较高第29-30页
        (二) 对辅导员的组织支持与现实操作有偏差第30-31页
    二、引起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学校原因第31-32页
        (一) 辅导员工作角色模糊第31页
        (二) 辅导员工作任务繁琐第31页
        (三) 辅导员保障机制不健全第31-32页
    三、引起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个人原因第32-33页
        (一) 辅导员专业素养不高第32页
        (二) 辅导员工作缺乏技巧第32页
        (三) 辅导员职业心理存在问题第32-33页
第四章 克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第33-44页
    一、社会认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第33-35页
        (一) 上层建筑制度建设第33-34页
        (二) 完善落实相关政策第34页
        (三) 建设依托专业学科第34页
        (四) 广泛争取社会宣传第34-35页
        (五) 家庭成员给予支持第35页
    二、学校支持:提升完善工作环境第35-40页
        (一) 转变管理模式第36-37页
        (二) 明确岗位职责第37页
        (三) 完善制度建设第37-38页
        (四) 配备比例数量第38页
        (五) 完善考核机制第38-39页
        (六) 加强专业培训第39页
        (七) 改善福利待遇第39页
        (八) 维护心理健康第39-40页
    三、自我提升:促进个人成长第40-44页
        (一) 提高认识,树立职业理想第41页
        (二) 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第41-42页
        (三) 融入学生,提升愉悦享受第42页
        (四) 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状态第42页
        (五) 调整心态,维护情绪健康第42-44页
结束语第44-45页
附录A: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影响调查问卷第45-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后记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伦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