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一) 论文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 论文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发展趋势 | 第13页 |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四、研究的难点 | 第14页 |
五、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一)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二)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关系概述 | 第16-23页 |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含义与意义 | 第16-18页 |
(一)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含义 | 第16-17页 |
(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 | 第17-18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 | 第18-23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法治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 | 第19-20页 |
(二) 法治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良好开展提供保障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支持法治建设的依据 | 第23-37页 |
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需要 | 第23-33页 |
(一)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特点决定其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 | 第23-25页 |
(二) 当代法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到场 | 第25-30页 |
(三) 法律自身的局限性要求法治国家建设辅之以思想政治教育 | 第30-32页 |
(四) 法治目标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重要价值追求 | 第32-33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支持法治建设的现实可能 | 第33-37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点为支持法治建设提供可能 | 第33-35页 |
(二) 道德与法律相互关系为其提供现实依据 | 第35-36页 |
(三) 思想政治教育支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其历史依据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支持法治建设的向度 | 第37-52页 |
一、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合义性论证 | 第37-40页 |
(一) 对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法治方略做合义性论证 | 第37-38页 |
(二) 对法治价值取向做合义性论证 | 第38-40页 |
二、为良法的创制提供合义性内容的保障 | 第40-43页 |
(一) 立法活动合道德性的应有关切 | 第40-41页 |
(二) 教育内容的合道德性建构引领良法的创制 | 第41-43页 |
三、为法的适用提供价值规范与行为规范 | 第43-47页 |
(一) 法的适用所包含的两重问题 | 第43-45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法的正确适用 | 第45-47页 |
四、为公民守法意识与守法道德的确立提供支持 | 第47-52页 |
(一) 公民守法意识之现状 | 第47-49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与公民守法道德的确立 | 第49-52页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支持法治建设的路径 | 第52-66页 |
一、目标设定: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 第52-56页 |
(一) 明确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具体目标 | 第52-55页 |
(二) 确保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 第55-56页 |
二、理念更新:加强和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 第56-61页 |
(一) 丰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56-59页 |
(二)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普及和教育制度 | 第59-61页 |
三、行为支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法治建设主体的主阵地优势 | 第61-66页 |
(一)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创新 | 第62-63页 |
(二) 发挥教育者及党政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 | 第63-65页 |
(三) 加强执法、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 第65-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