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层变形控制的地铁车站基坑支护体系设计方法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5-4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38页 |
1.2.1 基坑体系变形特性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2.2 基坑支护体系刚度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1.2.3 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研究现状 | 第26-34页 |
1.2.4 支护体系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34-38页 |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9-43页 |
2 地铁车站内撑式深大基坑变形特性研究 | 第43-73页 |
2.1 内撑式深大基坑工程案例 | 第43-52页 |
2.1.1 典型地层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 | 第49-51页 |
2.1.2 内撑式基坑围护体系设计参数 | 第51-52页 |
2.2 内撑式深大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特性 | 第52-63页 |
2.2.1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 | 第53-59页 |
2.2.2 围护结构变形模式 | 第59-62页 |
2.2.3 国内外案例对比 | 第62-63页 |
2.3 内撑式深大基坑墙后地表变形特性 | 第63-71页 |
2.3.1 墙后地表竖向沉降 | 第64-66页 |
2.3.2 墙后地表变形模式 | 第66-69页 |
2.3.3 国内外案例对比 | 第69-7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3 深大基坑支护体系刚度优化分析 | 第73-101页 |
3.1 计算模型 | 第73-82页 |
3.1.1 本构模型及其参数 | 第74-79页 |
3.1.2 计算分析模型 | 第79-81页 |
3.1.3 模型验证 | 第81-82页 |
3.2 单一影响因素数值计算分析 | 第82-90页 |
3.2.1 试验方案对比 | 第82-84页 |
3.2.2 变形特性分析 | 第84-87页 |
3.2.3 变形规律分析 | 第87-90页 |
3.3 支护体系综合刚度提出及验证 | 第90-98页 |
3.3.1 传统支护体系刚度表示 | 第90-91页 |
3.3.2 支护体系综合刚度提出 | 第91-93页 |
3.3.3 案例分析 | 第93-9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8-101页 |
4 基于围护结构柔性变形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研究 | 第101-137页 |
4.1 位移效应 | 第102-105页 |
4.1.1 内摩擦角发挥值 | 第102-103页 |
4.1.2 墙土间外摩擦角发挥值 | 第103-104页 |
4.1.3 黏聚力发挥值 | 第104页 |
4.1.4 各力学参数沿墙深的分布 | 第104-105页 |
4.2 力矩法求主动土压力 | 第105-114页 |
4.2.1 滑面倾角 | 第105-108页 |
4.2.2 力学模型建立 | 第108-110页 |
4.2.3 主动侧土压力系数 | 第110-112页 |
4.2.4 主动土压力分布 | 第112-113页 |
4.2.5 主动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 | 第113-114页 |
4.3 土拱法求主动土压力 | 第114-123页 |
4.3.1 力学模型 | 第115-116页 |
4.3.2 滑面倾角 | 第116-117页 |
4.3.3 小主应力轨迹线 | 第117-118页 |
4.3.4 侧向主动土压力系数 | 第118-120页 |
4.3.5 主动土压力分布 | 第120-121页 |
4.3.6 主动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 | 第121-123页 |
4.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23-134页 |
4.4.1 力矩法计算结果分析 | 第123-129页 |
4.4.2 土拱法计算结果分析 | 第129-13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34-137页 |
5 墙撑式深大基坑体系支护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 第137-155页 |
5.1 MSD法原理及改进 | 第137-146页 |
5.1.1 塑性变形机制 | 第138-145页 |
5.1.2 能量守恒方法 | 第145-146页 |
5.2 设计流程 | 第146-148页 |
5.3 工程实例验证 | 第148-154页 |
5.3.1 工程概况 | 第148-150页 |
5.3.2 控制地层最大沉降40 mm的结构设计 | 第150-152页 |
5.3.3 控制地层最大沉降20 mm的结构设计 | 第152-1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54-15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55-15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55-156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56-157页 |
6.3 展望 | 第157-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7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7-1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