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芳芳“生命语文”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熊芳芳“生命语文”提出的背景及成因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熊芳芳“生命语文”提出的背景 | 第12-15页 |
一、熊芳芳的语文人生 | 第12-13页 |
二、“生命语文”的提出 | 第13-15页 |
第二节 熊芳芳“生命语文”的成因 | 第15-18页 |
一、“生命语文”形成的内因 | 第15-16页 |
二、“生命语文”形成的外因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熊芳芳“生命语文”教学思想 | 第18-27页 |
第一节 “生命语文”的内涵及特点 | 第18-20页 |
一、“生命语文”的内涵 | 第18-19页 |
二、“生命语文”的特点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生命语文”的教学原则 | 第20-24页 |
一、知识与能力要做到以文为本 | 第20-21页 |
二、过程与方法要注重以读为本 | 第21-23页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坚持以人为本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生命语文”的教学特色 | 第24-27页 |
一、修养智性,磨砺思想 | 第24页 |
二、涵养诗性,追寻诗意 | 第24-25页 |
三、滋养灵性,守护本性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熊芳芳“生命语文”教学实践 | 第27-51页 |
第一节 关照生命视角的文本解读 | 第27-34页 |
一、尊重文本,读出文本原味 | 第27-29页 |
二、发掘文本,读出文本深味 | 第29-31页 |
三、探索文本,读出文本新味 | 第31-34页 |
第二节 建构富有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 | 第34-41页 |
一、唤醒生命意识,延伸课堂长度 | 第34-36页 |
二、丰富生命内涵,拓展课堂宽度 | 第36-40页 |
三、提升生命质量,追求课堂高度 | 第40-41页 |
第三节 重视生命感悟的写作教学 | 第41-51页 |
一、生命语文微写作教学 | 第41-45页 |
二、生命语文大作文教学 | 第45-51页 |
第四章 熊芳芳“生命语文”的意义及启示 | 第51-61页 |
第一节 “生命语文”的意义 | 第51-54页 |
一、打破语文教学传统诠释模式 | 第51页 |
二、树立了研究型教师的典范 | 第51-52页 |
三、注重唤醒教育的必要性 | 第52-53页 |
四、建构了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53-54页 |
第二节 “生命语文”的启示 | 第54-61页 |
一、“生命语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 第54-56页 |
二、“生命语文”对课程资源整合方面的启示 | 第56-58页 |
三、“生命语文”对提升学生素养的启示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绽放在缅甸的“生命语文”之花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