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弱者的学校生活--以浙南G镇乡村初中学生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28页
    一、研究缘起第9-10页
        (一) 对乡村学校未来的迷茫第9-10页
        (二) 对乡村学生命运的担忧第10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一) 研究目的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页
    三、相关文献综述第11-22页
        (一) 关于乡村学校的研究第11-18页
        (二) 关于学生学校生活的研究第18-21页
        (三) 关于乡村寄宿学生学校生活的研究第21-22页
    四、研究设计第22-25页
        (一) 研究思路第22页
        (二) 研究方法第22-25页
        (三) 研究对象第25页
    五、研究过程第25-28页
        (一) 融入校园第25-26页
        (二) 资料收集第26-27页
        (三) 访谈对象的情况第27-28页
第一章 G中学的生存背景第28-37页
    一、X县教育简述第28-29页
        (一) 教育布局第28页
        (二) 教育现状第28-29页
    二、G中学叙述第29-37页
        (一) 历史沿革第29-30页
        (二) 校园环境第30-32页
        (三) 师生力量第32-34页
        (四) 教室的描述第34-37页
第二章 管与放:乡村学生的制度生活第37-49页
    一、学校制度的双重标准第37-41页
        (一) 精抓细管:培养“好生”第38-40页
        (二) 不闻不问:无视“差生”第40-41页
    二、学校制度的双重体验第41-46页
        (一) 中心聚焦:身在其中的自信第42-44页
        (二) 角落生存:心在其外的自弃第44-46页
    三、本章小结第46-49页
第三章 远与近:乡村学生的关系生活第49-61页
    一、疏离的生与生第49-54页
        (一) 单一:同辈群体组成的空间化第50-51页
        (二) 割裂:同辈群体交往的同质化第51-54页
    二、薄情的生与校第54-60页
        (一) 完成任务:上学等于上班第55-57页
        (二) 负责看管:教师等于监工第57-60页
    三、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混与弃:乡村学生的学习生活第61-72页
    一、低期望下的学习行为第61-68页
        (一) 学习态度消极第61-67页
        (二) 学习方法模糊第67-68页
    二、低效率下的学习结果第68-70页
        (一) 升学:有限的向上流动第68-69页
        (二) 就业:踏入再生产的漩涡第69-70页
    三、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自我束缚:乡村学生的再生产机制第72-84页
    一、“弱者”的自我放弃第73-77页
        (一) 无力的学生个体:主观能力有限第73-75页
        (二) 无奈的原生家庭:客观资本受限第75-77页
    二、“边缘”的生存境遇第77-82页
        (一) 现实的结构化屏障第77-79页
        (二) 学校的制度化忽视第79-82页
    三、总结与反思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附录第88-94页
    附录A: 访谈提纲第88-91页
    附录B: 访谈对象的基本状况第91-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镇化进程中一所乡村中学的发展及其反思
下一篇: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文字学知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