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系统论文

驾驶人在不同预警方式下的应激反应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预警方式研究第14-17页
        1.2.2 应激反应研究第17-19页
        1.2.3 文献评述第19-20页
    1.3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 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驾驶人应激反应实验准备第23-51页
    2.1 应激反应分析第23-35页
        2.1.1 应激反应过程第23-28页
        2.1.2 应激反应影响因素第28-31页
        2.1.3 应激反应评价第31-35页
    2.2 预警方式选取第35-37页
        2.2.1 听觉预警方式选取第35页
        2.2.2 视觉预警方式选取第35-36页
        2.2.3 触觉预警方式选取第36-37页
    2.3 预警装置第37-41页
        2.3.1 预警装置设计第37-40页
        2.3.2 预警装置测试第40-41页
    2.4 模拟实验总方案设计第41-50页
        2.4.1 实验目的第41页
        2.4.2 实验内容与方案第41-42页
        2.4.3 实验被试驾驶人第42-44页
        2.4.4 实验设备第44-45页
        2.4.5 实验条件第45-46页
        2.4.6 实验步骤第46-47页
        2.4.7 实验数据预处理第47-50页
    2.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基于趋势面模型的预警信号参数优化研究第51-75页
    3.1 预警信号参数研究实验方案设计第51-54页
        3.1.1 听觉预警信号参数第51-52页
        3.1.2 视觉预警信号参数第52-53页
        3.1.3 触觉预警信号参数第53-54页
        3.1.4 模拟实验方案设计第54页
    3.2 不同预警信号参数下驾驶人应激反应分析第54-62页
        3.2.1 听觉预警应激反应第54-57页
        3.2.2 视觉预警应激反应第57-59页
        3.2.3 触觉预警应激反应第59-62页
    3.3 趋势面模型构建与分析第62-73页
        3.3.1 趋势面拟合理论第62-66页
        3.3.2 听觉预警的趋势面模型构建与分析第66-69页
        3.3.3 视觉预警的趋势面模型构建与分析第69-71页
        3.3.4 触觉预警的趋势面模型构建与分析第71-73页
    3.4 预警信号参数总结第73-74页
    3.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不同预警方式下驾驶人应激反应研究第75-92页
    4.1 数据分析方法第75-78页
    4.2 单一预警方式下驾驶人应激反应第78-83页
        4.2.1 单一预警方式下驾驶人生理指标第79-80页
        4.2.2 单一预警方式下驾驶人主观评价第80-82页
        4.2.3 单一预警方式下驾驶人反应时间第82-83页
    4.3 复合预警方式下驾驶人应激反应第83-87页
        4.3.1 复合预警方式下驾驶人生理指标第83-84页
        4.3.2 复合预警方式下驾驶人主观评价第84-86页
        4.3.3 复合预警方式下驾驶人反应时间第86-87页
    4.4 单一预警与复合预警的叠加模式分析第87-90页
        4.4.1 生理指标的叠加模式第88-89页
        4.4.2 主观评价的叠加模式第89页
        4.4.3 反应时间的叠加模式第89-90页
    4.5 预警方式与应激反应总结第90-91页
    4.6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五章 预警方式下驾驶人应激反应关系模型研究第92-120页
    5.1 应激反应关系模型理论第92-103页
        5.1.1 中介效应第92-93页
        5.1.2 GA_K-means聚类模型第93-97页
        5.1.3 QPSO_RBF神经网络模型第97-103页
    5.2 生理指标与反应时间关系模型第103-107页
        5.2.1 脑电β波功率谱值增长率在预警类型与反应时间之间的中介效应第103-104页
        5.2.2 脑电β波功率谱值增长率与反应时间关系模型第104-107页
    5.3 主观评价与反应时间关系模型第107-112页
        5.3.1 紧迫度在预警类型与反应时间之间的中介效应第107-108页
        5.3.2 紧迫度与反应时间关系模型第108-110页
        5.3.3 烦恼度在预警类型与反应时间之间的中介效应第110页
        5.3.4 烦恼度与反应时间关系模型第110-112页
    5.4 烦恼度识别模型第112-117页
        5.4.1 烦恼度识别模型构建与训练第112-113页
        5.4.2 烦恼度识别模型结果分析第113-115页
        5.4.3 考虑烦恼度的智能预警方法第115-117页
    5.5 预警方式的应用建议与应用情景第117-118页
    5.6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20-124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第120-121页
    6.2 研究创新点第121-122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附表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