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抗逆力的个案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绪论第6-20页
    1.1 选题的依据第6-7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8页
        1.2.1 研究目的第7-8页
        1.2.2 研究意义第8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8-9页
        1.3.1 家庭社会工作第8页
        1.3.2 青少年第8-9页
        1.3.3 抗逆力第9页
        1.3.4 家庭治疗第9页
    1.4 研究方法第9-12页
        1.4.1 介入研究对象第9页
        1.4.2 收集资料的方法第9-10页
        1.4.3 介入研究方法——结构式家庭疗法第10-12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5.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5.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6 家庭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第16-20页
        1.6.1 系统理论第16-17页
        1.6.2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第17页
        1.6.3 家庭沟通理论第17-18页
        1.6.4 抗逆力结构第18-20页
2.青少年小琳抗逆力和病态家庭结构分析第20-33页
    2.1 青少年小琳抗逆力现状第20-21页
    2.2 青少年小琳的抗逆力分析第21-26页
        2.2.1 负面生活事件对小琳影响的分析第21-25页
        2.2.2 对青少年抗逆力的解构分析第25-26页
    2.3 家庭结构现状第26-28页
    2.4 青少年小琳家庭结构分析第28-33页
        2.4.1 家庭系统以及子系统第29-31页
        2.4.2 家庭权力结构第31-32页
        2.4.3 家庭系统弹性和回馈分析第32-33页
3.家庭社会工作对青少年抗逆力的介入过程第33-57页
    3.1 制定介入目标第33-34页
        3.1.1 长期目标:改善家庭结构第33页
        3.1.2 短期目标:改变家庭成员的认识和交往方式第33-34页
    3.2 实施家庭治疗第34-54页
        3.2.1 第一次会谈:拓展目前的主诉第35-42页
        3.2.2 第二次会谈:着重探索维持问题的互动第42-46页
        3.2.3 第三次会谈:结构化的集中探索过去第46-50页
        3.2.4 第四次会谈:探索相关的改变方式第50-54页
    3.3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治疗的总结第54-57页
        3.3.1 家庭组织第54页
        3.3.2 个体视角第54-55页
        3.3.3 干预策略第55页
        3.3.4 技巧第55-57页
4.家庭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抗逆力的评估与反思第57-62页
    4.1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抗逆力评估第57-58页
        4.1.1 社会工作者评估第57页
        4.1.2 青少年小琳自我评估第57-58页
        4.1.3 青少年小琳家长的评估第58页
    4.2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抗逆力的反思第58-62页
        4.2.1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抗逆力的成果第58-59页
        4.2.2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抗逆力的经验第59页
        4.2.3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抗逆力的不足第59-60页
        4.2.4 小结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优势视角下聋哑人社会融合研究
下一篇: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统计分析及优化路径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