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2.1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2.3 文献评价和启发 | 第17-19页 |
3.我国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现状考察 | 第19-30页 |
3.1 我国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概况 | 第19-24页 |
3.2 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案例 | 第24-27页 |
3.3 我国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我国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的改进措施 | 第30-34页 |
4.1 树立正确的审计观念 | 第30页 |
4.2 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 | 第30页 |
4.3 跨部门和跨流域资源整合的联合审计 | 第30-31页 |
4.4 注重审前调查和审前培训 | 第31页 |
4.5 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员和整合审计资源 | 第31-32页 |
4.6 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大胆创新 | 第32-33页 |
4.7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 第33页 |
4.8 完善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5 我国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46页 |
5.1 评价标准的定义和内涵 | 第34-37页 |
5.2 评价指标及其体系的构建 | 第37-39页 |
5.3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9-43页 |
5.4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3-4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6 结论 | 第46-49页 |
6.1 研究结果 | 第46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6-48页 |
6.3 局限和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