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中美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课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课题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页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2 我国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的现状及特点第17-26页
    2.1 我国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的现状第17-19页
        2.1.1 我国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现状第17页
        2.1.2 我国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立法现状第17-19页
        2.1.3 我国饮用水源地管理体制现状第19页
    2.2 我国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的特点第19-24页
        2.2.1 我国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质标准制度第20页
        2.2.2 我国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体制第20-22页
        2.2.3 我国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第22-23页
        2.2.4 我国饮用水源保护区突发性污染应急制度第23-24页
        2.2.5 我国饮用水源地法律责任第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6页
3 美国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的现状及特点第26-31页
    3.1 美国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制度的现状第26-28页
        3.1.1 建立了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第26-27页
        3.1.2 水源评估和保护制度第27页
        3.1.3 饮用水国家标准制度第27页
        3.1.4 饮用水保护方面的公众参与制度第27-28页
        3.1.5 应急处置制度第28页
        3.1.6 资金保障制度第28页
    3.2 美国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制度的特点第28-30页
        3.2.1 立法起步较早第28页
        3.2.2 执行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第28-29页
        3.2.3 提倡公众参与的执行方式第29-30页
    3.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4 中美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制度相关内容的比较第31-39页
    4.1 中美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的管理制度第31-32页
    4.2 中美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的水质标准制度第32-34页
    4.3 中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制度第34-35页
    4.4 中美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应急制度第35-37页
    4.5 中美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法律责任第37-38页
    4.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5 我国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的完善第39-45页
    5.1 我国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的管理体制第39-40页
        5.1.1 主管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第39页
        5.1.2 各部门职能要明确化第39-40页
    5.2 我国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的水质标准制度第40-41页
        5.2.1 细化水质标准的目标原则第40-41页
        5.2.2 确保水质标准的实行第41页
    5.3 我国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制度第41-42页
        5.3.1 明确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环境利益至上第41页
        5.3.2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相关立法第41-42页
    5.4 我国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的紧急处置制度第42-43页
        5.4.1 事前预防制度第42页
        5.4.2 事后救济制度第42-43页
    5.5 我国饮用水源地法律保护的法律责任第43-44页
        5.5.1 民事责任制度第43页
        5.5.2 行政责任制度第43-44页
        5.5.3 刑事责任制度第44页
    5.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问题研究--以水污染防治为例
下一篇:京津冀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细颗粒污染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