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1.3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1.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1.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2章 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相关概述 | 第24-36页 |
2.1 会计稳健性 | 第24-29页 |
2.1.1 会计稳健性的概念 | 第24页 |
2.1.2 会计稳健性的成因 | 第24-26页 |
2.1.3 会计稳健性的度量 | 第26-28页 |
2.1.4 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 | 第28-29页 |
2.2 投资效率 | 第29-36页 |
2.2.1 投资效率的概念 | 第29-31页 |
2.2.2 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2.2.3 投资效率的度量 | 第32-36页 |
第3章 会计稳健性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影响分析 | 第36-42页 |
3.1 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的影响 | 第36-39页 |
3.1.1 条件稳健性对投资过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2 非条件稳健性对投资过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3.1.3 条件稳健性与非条件稳健性对投资过度影响的比较 | 第39页 |
3.2 会计稳健性对投资不足的影响 | 第39-42页 |
3.2.1 条件稳健性对投资不足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2 非条件稳健性对投资不足的影响 | 第40-42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42-50页 |
4.1 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以及样本的选取 | 第42-43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42页 |
4.1.2 样本数据的选取 | 第42-43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43页 |
4.3 变量的定义及衡量 | 第43-47页 |
4.3.1 被解释变量 | 第43-44页 |
4.3.2 解释变量 | 第44-46页 |
4.3.3 控制变量 | 第46-47页 |
4.4 模型设计 | 第47-50页 |
4.4.1 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的模型设计 | 第47-48页 |
4.4.2 会计稳健性对投资不足的模型设计 | 第48-50页 |
第5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50-74页 |
5.1 投资效率 | 第50-54页 |
5.1.1 投资效率的描述性统计 | 第50-52页 |
5.1.2 预期投资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52-54页 |
5.2 会计稳健性 | 第54-58页 |
5.2.1 会计稳健性的描述性统计 | 第54-56页 |
5.2.2 会计稳健性指数的回归分析 | 第56-58页 |
5.3 会计稳健性与投资过度的实证分析 | 第58-65页 |
5.3.1 条件稳健性与投资过度的实证统计 | 第58-62页 |
5.3.2 非条件稳健性与投资过度的实证统计 | 第62-65页 |
5.3.3 条件稳健性与非条件稳健性对投资过度的比较分析 | 第65页 |
5.4 会计稳健性与投资不足的实证分析 | 第65-72页 |
5.4.1 条件稳健性与投资不足的实证统计 | 第65-69页 |
5.4.2 非条件稳健性与投资不足的实证统计 | 第69-72页 |
5.5 实证结论 | 第72-74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 | 第74-7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75-76页 |
6.3 论文不足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