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范围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内容安排以及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技术创新能力理论综述 | 第15-25页 |
2.1 不同视角下的技术创新界定 | 第15-18页 |
2.1.1 从产品创新视角 | 第15-16页 |
2.1.2 经济学角度 | 第16页 |
2.1.3 管理学角度 | 第16页 |
2.1.4 从创新主体视角 | 第16-17页 |
2.1.5 技术创新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 | 第18-20页 |
2.3 技术创新能力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20-25页 |
2.3.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前因变量的研究 | 第20-21页 |
2.3.2 结果变量的研究 | 第21-22页 |
2.3.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国际创业理论研究 | 第25-34页 |
3.1 国际创业的含义及其特点 | 第25-27页 |
3.1.1 国际创业的含义 | 第25-26页 |
3.1.2 国际创业的特点 | 第26-27页 |
3.2 国际创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7-31页 |
3.2.1 关于国际创业的国外研究 | 第27-29页 |
3.2.2 关于国际创业国内研究 | 第29-31页 |
3.3 国际创业绩效研究 | 第31-34页 |
3.3.1 绩效含义 | 第31页 |
3.3.2 不同研究视角下的企业国际创业绩效研究 | 第31-34页 |
第四章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4-38页 |
4.1 假设模型的提出 | 第34页 |
4.2 创新管理能力 | 第34-35页 |
4.3 研究开发能力 | 第35-36页 |
4.4 创新营销能力 | 第36-37页 |
4.5 创新生产能力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研究设计 | 第38-41页 |
5.1 量表设定 | 第38-39页 |
5.1.1 技术创新能力的量表选择 | 第38页 |
5.1.2 国际创业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 | 第38-39页 |
5.2 问卷的设计以及发放 | 第39-40页 |
5.2.1 问卷设计 | 第39页 |
5.2.3 问卷的发放以及回收 | 第39-40页 |
5.3 数据分析所用的工具与方法 | 第40-41页 |
第六章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1-51页 |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3页 |
6.1.1 自变量以及因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1页 |
6.1.2 样本的描述统计 | 第41-43页 |
6.2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43-47页 |
6.3 相关分析 | 第47页 |
6.4 回归分析 | 第47-51页 |
6.4.1 技术创新能力对国际创业成长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8-49页 |
6.4.2 技术创新能力对国际创业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9-51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1-57页 |
7.1 实证检验结论以及讨论 | 第51-54页 |
7.1.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国际创业成长绩效的影响 | 第52-53页 |
7.1.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国际创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 第53-54页 |
7.2 中小企业发展建议 | 第54-56页 |
7.2.1 首要提高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培养技术人才 | 第54-55页 |
7.2.2 提升对创新的管理能力,引入管理人才以及技术 | 第55页 |
7.2.3 提高企业的创新营销能力,树立品牌意识 | 第55-56页 |
7.2.4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生产能力,促进设备的更新换代 | 第56页 |
7.3 研究局限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