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高中物理教材难度的梯度比较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文献法 | 第13页 |
1.3.2 比较法 | 第13页 |
1.3.3 访谈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2.2 关于教材难度的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2.2.1 国外关于教材难度的文献综述 | 第16页 |
2.2.2 国内关于教材难度的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2.3 关于教材难度的梯度的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第3章 课程难度及难度的梯度模型 | 第21-25页 |
3.1 难度定量模型公式及意义 | 第21-22页 |
3.2 课程深度赋值标准 | 第22-23页 |
3.3 难度的梯度模型 | 第23-25页 |
第4章 人教版初高中物理教材广度与深度赋值 | 第25-61页 |
4.1 初高中物理教材衔接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赋值 | 第25-52页 |
4.1.1 声学 | 第26-28页 |
4.1.2 光学 | 第28-30页 |
4.1.3 物态变化 | 第30-33页 |
4.1.4 电学 | 第33-37页 |
4.1.5 磁学 | 第37-40页 |
4.1.6 运动 | 第40-43页 |
4.1.7 力 | 第43-44页 |
4.1.8 功与能量 | 第44-46页 |
4.1.9 热学 | 第46-49页 |
4.1.10 能源 | 第49-51页 |
4.1.11 信息 | 第51-52页 |
4.2 高中物理教材新增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赋值 | 第52-61页 |
4.2.1 力学 | 第53-56页 |
4.2.2 电学 | 第56-58页 |
4.2.3 近代物理 | 第58-61页 |
第5章 初高中物理教材难度的分析与比较 | 第61-73页 |
5.1 对课程广度的分析 | 第61-65页 |
5.1.1 初高中物理教材衔接知识的广度分析 | 第61-63页 |
5.1.2 高中物理教材新增加知识的广度分析 | 第63-65页 |
5.2 对课程深度的分析 | 第65-68页 |
5.2.1 初高中物理教材衔接知识的深度分析 | 第65-67页 |
5.2.2 高中物理教材新增加知识的深度分析 | 第67-68页 |
5.3 对课程难度的分析 | 第68-73页 |
5.3.1 初高中物理教材衔接知识的难度分析 | 第69-72页 |
5.3.2 高中物理教材新增加知识的难度分析 | 第72-73页 |
第6章 初高中物理教材难度的梯度的比较 | 第73-79页 |
6.1 定量分析 | 第73-76页 |
6.2 与一线教师和在校学生的访谈 | 第76-79页 |
6.2.1 访谈目的 | 第76页 |
6.2.2 访谈方法 | 第76-77页 |
6.2.3 访谈结果 | 第77-79页 |
第7章 结论、思考与建议 | 第79-83页 |
7.1 结论 | 第79-80页 |
7.2 思考与建议 | 第80-83页 |
7.2.1 关于初高中物理教材难度的梯度的思考 | 第80-81页 |
7.2.2 给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 第81-82页 |
7.2.3 给教材使用者的建议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