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站中大学生社会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6-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及动机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4-27页 |
2.1 社交网站的概述 | 第14-19页 |
2.1.1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2.1.2 社交网站的定义 | 第15-16页 |
2.1.3 社交网站的分类 | 第16-17页 |
2.1.4 社交网站的功能 | 第17-19页 |
2.2 社会交往的基本要素 | 第19-25页 |
2.2.1 社会交往的主体和客体 | 第20页 |
2.2.2 社会交往力 | 第20-21页 |
2.2.3 社会交往的关系 | 第21-23页 |
2.2.4 社会交往的意识 | 第23页 |
2.2.5 社会交往的需要 | 第23-25页 |
2.3 社交网站在社会交往中的利与弊 | 第25-27页 |
2.3.1 积极影响 | 第25-26页 |
2.3.2 消极影响 | 第26-27页 |
3 调查的设计及实施 | 第27-36页 |
3.1 调查架构的设计 | 第27-28页 |
3.2 量规设计 | 第28-35页 |
3.3 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35页 |
3.4 调查的实施 | 第35-36页 |
3.4.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35页 |
3.4.2 社交网站的基本使用情况 | 第35-36页 |
4 统计与结果分析 | 第36-50页 |
4.1 社会交往关系的分析 | 第36-41页 |
4.1.1 社交网站的好友多为现实好友 | 第36-37页 |
4.1.2 与同伴现实交流减少,网络交流增加 | 第37-38页 |
4.1.3 更愿意在社交网站中与好友交流 | 第38-39页 |
4.1.4 与陌生人交往持慎重态度 | 第39-41页 |
4.1.5 对策建议 | 第41页 |
4.2 社会交往需要的分析 | 第41-43页 |
4.2.1 遇到困难会向网友求助 | 第41-42页 |
4.2.2 社交网站可使大学生获得爱与归属感 | 第42-43页 |
4.2.3 对策建议 | 第43页 |
4.3 社交网站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 第43-50页 |
4.3.1 普遍认为社交网站利大于弊 | 第43-46页 |
4.3.2 女生较男生对社交网站有依赖感 | 第46-47页 |
4.3.3 不注重隐私意识 | 第47-48页 |
4.3.4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 | 第48-49页 |
4.3.5 对策建议 | 第49-50页 |
4.4 信度和效度的分析 | 第5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0-53页 |
5.1 研究的结论 | 第50-52页 |
5.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中文文献 | 第53-57页 |
英文文献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