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国内热网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 数据通讯总线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1.3 普通以太网的实时局限性 | 第11-12页 |
1.4 主流实时以太网技术的比较 | 第12-13页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3-16页 |
1.5.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1.5.2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2 基于 Powerlink 的热网监控系统整体设计 | 第16-35页 |
2.1 传统供热管网热力站控制系统简介 | 第16-18页 |
2.1.1 传统热网监控系统通讯方式以及控制方案简介 | 第16-17页 |
2.1.2 热力站与控制中心通讯方式简介 | 第17-18页 |
2.2 基于 Powerlink 的热网监控系统简介 | 第18-20页 |
2.2.1 控制系统整体架构概述 | 第18-19页 |
2.2.2 控制系统整体设计概述 | 第19-20页 |
2.3 Powerlink 原理与特性 | 第20-28页 |
2.3.1 Powerlink 的通信模型 | 第21-22页 |
2.3.2 Powerlink 的数据链路层介绍 | 第22-25页 |
2.3.3 Powerlink 应用层概述 | 第25-26页 |
2.3.4 Powerlink 的实时通信机制 | 第26-28页 |
2.3.5 Powerlink 直接交叉通信机制 | 第28页 |
2.4 Powerlink 协议栈分析 | 第28-29页 |
2.5 Powerlink 网络管理状态机 | 第29-34页 |
2.5.1 通用网络管理状态机 | 第30-31页 |
2.5.2 MN 网络管理状态机 | 第31-32页 |
2.5.3 CN 网络管理状态机 | 第32-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基于 Powerlink 的热网监控系统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35-45页 |
3.1 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 第35页 |
3.2 控制器整体电路结构设计 | 第35-36页 |
3.3 核心板选型 | 第36-37页 |
3.4 系统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第37-38页 |
3.5 控制器原理图设计 | 第38-42页 |
3.5.1 电源电路设计概述 | 第38页 |
3.5.2 串口电路设计概述 | 第38-39页 |
3.5.3 网络接口电路设计概述 | 第39-41页 |
3.5.4 AD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概述 | 第41-42页 |
3.5.5 IO 开关量控制单元电路设计 | 第42页 |
3.6 控制器 PCB 设计 | 第42-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基于 Powerlink 的热网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第45-65页 |
4.1 Powerlink 协议栈的移植 | 第45-54页 |
4.1.1 以太网驱动部分的实现 | 第47-49页 |
4.1.2 定时器 Timer 部分的实现 | 第49-51页 |
4.1.3 Powerlink 其他参数设置 | 第51-54页 |
4.2 Powerlink 主站程序设计 | 第54-59页 |
4.2.1 主站 Powerlink 初始化过程 | 第54-55页 |
4.2.2 Powerlink 主站模块参数配置过程 | 第55-57页 |
4.2.3 Powerlink 的主站应用程序设计 | 第57-59页 |
4.3 基于 Powerlink 的热网监控系统从站程序设计 | 第59-64页 |
4.3.0 从站通信过程分析 | 第60-61页 |
4.3.1 从站数据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 第61-62页 |
4.3.2 开关量控制以及其他 IO 转换的实现 | 第62页 |
4.3.3 从站之间交叉通信的实现 | 第62-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基于 Powerlink 的热网监控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65-72页 |
5.1 系统实验环境搭建 | 第65-66页 |
5.2 实验过程描述及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5.2.1 实验过程描述 | 第66-67页 |
5.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7-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