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以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 | 第10-12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1.3.1 社会交往能力 | 第12-13页 |
1.3.2 个案社会工作 | 第13页 |
1.3.3 小组社会工作 | 第13页 |
1.4 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1.4.1 优势视角理论 | 第14页 |
1.4.2 生态系统理论 | 第14页 |
1.4.3 社会学习理论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4-15页 |
1.5.2 问卷调查法 | 第15页 |
1.5.3 访谈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青少年社会交往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16-22页 |
2.1 青少年社会交往的现状 | 第16-17页 |
2.1.1 对社会交往有压力感 | 第16页 |
2.1.2 社会交往能力不足促生负面情绪 | 第16-17页 |
2.2 青少年社会交往的问题 | 第17-18页 |
2.2.1 依赖型社会交往 | 第17页 |
2.2.2 独立型社会交往 | 第17页 |
2.2.3 过度型社会交往 | 第17-18页 |
2.2.4 矛盾型社会交往 | 第18页 |
2.3 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18-22页 |
2.3.1 家庭方面 | 第18-19页 |
2.3.2 学校方面 | 第19页 |
2.3.3 社会方面 | 第19-20页 |
2.3.4 自身因素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青少年社会交往的实务过程 | 第22-39页 |
3.1 社会工作方法 | 第22-23页 |
3.1.1 个案社会工作 | 第22页 |
3.1.2 小组社会工作 | 第22-23页 |
3.2 个案社会工作服务 | 第23-30页 |
3.2.1 个案介绍 | 第23页 |
3.2.2 服务计划 | 第23-24页 |
3.2.3 服务过程 | 第24-29页 |
3.2.4 成效评估 | 第29-30页 |
3.3 个案社会工作服务 | 第30-34页 |
3.3.1 个案介绍 | 第30页 |
3.3.2 服务计划 | 第30-31页 |
3.3.3 服务过程 | 第31-34页 |
3.3.4 成效评估 | 第34页 |
3.4 小组社会工作服务 | 第34-39页 |
3.4.1 小组工作介绍 | 第34-35页 |
3.4.2 服务过程 | 第35-38页 |
3.4.3 成效评估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 第39-41页 |
4.1 青少年自身方面 | 第39页 |
4.2 学校方面 | 第39-40页 |
4.3 家庭方面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