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时代特征 | 第10页 |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的实用价值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三、研究现状总结 | 第17页 |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17-19页 |
一、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二、研究的思路 | 第18-19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20-23页 |
一、翻转课堂 | 第20-21页 |
二、微课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理论支持 | 第23-25页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第23页 |
二、混合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三、合作学习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研究 | 第26-38页 |
第一节 研究框架模型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27-28页 |
一、计算机专业 | 第27页 |
二、非计算机专业 | 第27-28页 |
三、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28页 |
第三节 问卷的编制 | 第28-31页 |
一、问卷的初步编制 | 第28-30页 |
二、问卷的初测与修改 | 第30-31页 |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1页 |
第四节 调查数据分析 | 第31-35页 |
一、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二、学生学习现状 | 第32页 |
三、教师教学模式 | 第32-34页 |
四、教学内容 | 第34-35页 |
五、教学评价 | 第35页 |
第五节 现状总结 | 第35-36页 |
第六节 讨论与对策 | 第36-38页 |
一、现状总体讨论 | 第36-37页 |
二、解决对策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 第38-52页 |
第一节 前期分析 | 第38-46页 |
一、课程目标分析 | 第38-39页 |
二、课程内容分析 | 第39-44页 |
三、教学对象分析 | 第44页 |
四、翻转课堂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 第44-46页 |
五、翻转课堂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第46页 |
第二节 教学方案设计 | 第46-49页 |
一、整体设计流程 | 第47页 |
二、具体教学流程 | 第47-49页 |
第三节 教学过程设计 | 第49-52页 |
一、课前学习准备 | 第49-51页 |
二、课中互动交流 | 第51-52页 |
第五章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 第52-72页 |
第一节 实践前期概述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操作实践案例项目3-3制作职业健康小报 | 第53-62页 |
一、设计思路 | 第53页 |
二、设计过程 | 第53-58页 |
三、教学实践 | 第58-62页 |
第三节 理论实践案例项目1-1硬盘驱动器 | 第62-72页 |
一、设计思路 | 第62-63页 |
二、设计过程 | 第63-67页 |
三、教学实践 | 第67-72页 |
第六章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翻转课堂效果评价 | 第72-76页 |
第一节 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分析 | 第72-73页 |
第二节 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分析 | 第73-74页 |
第三节 学生成绩分析 | 第74-75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页 |
附录1:**区企业用人需求调查问卷 | 第78-80页 |
附录2:中职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现状调查 | 第80-83页 |
附录3:计算机教师访谈表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作者简历 | 第88-8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