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理论基础及思想 | 第15-18页 |
1.3.1 心理学视域下问题情境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3.2 教育学视域下问题情境基础 | 第17-18页 |
1.4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8-21页 |
1.4.1 研究内容结构 | 第18-19页 |
1.4.2 研究问题及创新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初中物理课堂问题情境描述 | 第21-32页 |
2.1 概念的界定 | 第21-25页 |
2.1.1 问题 | 第21-22页 |
2.1.2 问题情境内涵 | 第22-23页 |
2.1.3 教学模式 | 第23页 |
2.1.4 情境教学模式 | 第23-24页 |
2.1.5 物理问题情境教学 | 第24-25页 |
2.2 课堂问题情境发展的研究分析 | 第25-27页 |
2.2.1 普遍研究方向 | 第25-26页 |
2.2.2 个案研究分析 | 第26-27页 |
2.3 基于连续问题的初中物理问题情境下学科特点定位 | 第27-29页 |
2.3.1 学科特点 | 第27-28页 |
2.3.2 问题情境解决物理问题 | 第28-29页 |
2.3.3 初中物理问题情境中的学习模式 | 第29页 |
2.4 学生课堂提出问题能力的整合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课堂问题情境实验研究设计 | 第32-39页 |
3.1 实验研究的总体设计 | 第32-33页 |
3.1.1 实验研究的假设 | 第32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32页 |
3.1.3 实验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32-33页 |
3.1.4 数据整理和统计 | 第33页 |
3.2 准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 第33-36页 |
3.2.1 被试 | 第33-34页 |
3.2.2 自变量 | 第34页 |
3.2.3 因变量 | 第34页 |
3.2.4 实验验证 | 第34-36页 |
3.3 访谈设计与研究 | 第36-39页 |
3.3.1 访谈问题设计思路 | 第36页 |
3.3.2 访谈目的 | 第36页 |
3.3.3 确定访谈对象 | 第36-37页 |
3.3.4 学生的访谈材料 | 第37页 |
3.3.5 访谈分析与思考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创设初中物理课堂问题情境 | 第39-51页 |
4.1 创设有效的物理问题情境 | 第39-43页 |
4.1.1 有效物理课堂与高效课堂 | 第39-41页 |
4.1.2 高效课堂中的QAIT模型 | 第41-42页 |
4.1.3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问题情境 | 第42-43页 |
4.2 运用考纲与新课标分析 | 第43-48页 |
4.2.1 中考人教版考纲统计 | 第43-46页 |
4.2.2 实施新课标跨学科建构理念 | 第46-48页 |
4.3 初中物理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 | 第48-49页 |
4.4 初中物理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初中物理课堂问题情境导向策略 | 第51-64页 |
5.1 物理问题情境的影响因素 | 第51-52页 |
5.2 有效问题设置原则 | 第52-54页 |
5.3 有效问题情境导向策略 | 第54-64页 |
第六章 初中物理课堂问题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 第64-77页 |
6.1 《参照物》教学设计及概述 | 第65-68页 |
6.1.1 《参照物》教学设计 | 第65-67页 |
6.1.2 《参照物》设计概述 | 第67-68页 |
6.2 《平面镜成像》设计与概述 | 第68-73页 |
6.2.1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 第68-73页 |
6.2.2 《平面镜成像》设计概述 | 第73页 |
6.3 《浮力》教学设计与概述 | 第73-76页 |
6.3.1 《浮力》教学设计 | 第73-76页 |
6.3.2 《浮力》设计概述 | 第76页 |
6.4 案例设计思考 | 第76-77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77-82页 |
7.1 结论 | 第77-80页 |
7.1.1 学生角度的课堂问题情境 | 第77-78页 |
7.1.2 教师角度的课堂问题情境 | 第78-79页 |
7.1.3 总结结论 | 第79-80页 |
7.2 研究反思 | 第80-82页 |
7.2.1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 第80页 |
7.2.2 研究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