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8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四、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选文删改的合理之处 | 第12-29页 |
一、标点的规范使用 | 第12-17页 |
(一) 顿号、逗号、分号的调整 | 第13-14页 |
(二) 句号与感叹号的调整 | 第14-15页 |
(三) 破折号的调整 | 第15-16页 |
(四) 双引号的调整 | 第16-17页 |
二、字词的修改 | 第17-23页 |
(一) 字词的规范性 | 第17-18页 |
(二) 用词的精确性 | 第18-22页 |
(三) 表达的文学性 | 第22-23页 |
三、句子删改 | 第23-24页 |
四、文章改写 | 第24-27页 |
(一) 更换文章题目 | 第24-25页 |
(二) 删选部分段落 | 第25-27页 |
五、统一性和多样性兼具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选文删改的不妥之处 | 第29-36页 |
一、选文删改画蛇添足 | 第29-30页 |
二、破坏内容的完整性 | 第30-32页 |
三、减损文章的文学性 | 第32-34页 |
四、删改不具有统一性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选文删改的原则 | 第36-44页 |
一、规范性原则 | 第37-38页 |
二、文学性原则 | 第38-41页 |
三、经济性原则 | 第41-44页 |
第四章 选文删改对初中语文教学与课程资源开发的启示 | 第44-50页 |
一、阅读教学 | 第44-45页 |
二、作文教学 | 第45-48页 |
三、口语教学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