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材论文--体育、游戏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30页
    一、选题缘由第14-15页
    二、研究意义第15-16页
        (一)理论意义第15-16页
        (二)实践意义第16页
    三、文献综述第16-28页
        (一)关于师幼互动的相关研究第16-22页
        (二)关于区域活动的相关研究第22-26页
        (三)关于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相关研究第26-27页
        (四)对已有研究的分析第27-28页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8-30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第30-34页
    一、研究目的第30页
    二、研究对象第30-31页
    三、研究方法第31页
    四、研究工具第31-32页
    五、研究过程第32-34页
第三章 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现状的研究第34-64页
    一、师幼互动行为现状的总体分析第34-35页
    二、师幼互动行为主题的现状与分析第35-42页
        (一)师幼互动行为主题现状的总体分析第35-36页
        (二)各年龄班师幼互动行为主题的现状与分析第36-38页
        (三)各发展阶段教师与幼儿互动行为主题的现状与分析第38-40页
        (四)各类型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主题的现状与分析第40-42页
    三、师幼互动的施动行为方式的现状与分析第42-47页
        (一)师幼互动的施动行为方式的总体现状分析第42页
        (二)各年龄班师幼互动的施动行为方式的现状与分析第42-44页
        (三)各发展阶段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施动行为方式的现状与分析第44-45页
        (四)各类型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施动行为方式的现状与分析第45-47页
    四、师幼互动的反馈行为方式的现状与分析第47-52页
        (一)师幼互动的反馈行为方式现状的总体分析第47-48页
        (二)各年龄班师幼互动的反馈行为方式的现状与分析第48-49页
        (三)各发展阶段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反馈行为方式的现状与分析第49-50页
        (四)各类型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反馈行为方式的现状与分析第50-52页
    五、师幼互动行为主体情感特征的现状与分析第52-57页
        (一)师幼互动行为主体情感特征现状的总体分析第52页
        (二)各年龄班师幼互动行为主体情感特征的现状与分析第52-54页
        (三)各发展阶段教师与幼儿互动行为主体情感特征的现状与分析第54-55页
        (四)各类型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主体情感特征的现状与分析第55-57页
    六、师幼互动行为结果的现状与分析第57-61页
        (一)师幼互动行为结果现状的总体分析第57-58页
        (二)各年龄班师幼互动行为结果的现状与分析第58-59页
        (三)各发展阶段教师与幼儿互动行为结果的现状与分析第59-60页
        (四)各类型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结果的现状与分析第60-61页
    七、小结第61-64页
第四章 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特征分析第64-86页
    一、师幼互动行为主题的特征分析第64-71页
        (一)师幼互动行为主题的总体特征第64页
        (二)师幼互动行为主题的显著特征分析第64-71页
    二、师幼互动的施动行为方式的特征分析第71-76页
        (一)师幼互动中施动行为方式的总体特征第71页
        (二)师幼互动中施动行为方式的显著特征分析第71-76页
    三、师幼互动的反馈行为方式的特征分析第76-79页
        (一)师幼互动中反馈行为方式的总体特征第76-77页
        (二)师幼互动中反馈行为方式的显著特征分析第77-79页
    四、师幼互动行为主体情感特征的分析第79-81页
        (一)师幼互动行为主体情感的总体特征第79页
        (二)师幼互动行为主体情感的显著特征分析第79-81页
    五、师幼互动行为结果的特征分析第81-83页
        (一)师幼互动行为结果的总体特征第81-82页
        (二)师幼互动行为结果的显著特征分析第82-83页
    六、小结第83-86页
第五章 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影响因素第86-94页
    一、客观因素第86-89页
        (一)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适宜性第86-87页
        (二)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合理性第87-89页
        (三)区域活动中时间安排的科学性第89页
    二、主观因素第89-94页
        (一)教师角色转换的灵活性第89-91页
        (二)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第91-92页
        (三)管理者理念的引领性第92-94页
第六章 教育建议第94-100页
    一、改善区域活动中的客观条件第94-96页
        (一)创设适宜的区域活动环境第94-95页
        (二)合理投放区域活动材料第95页
        (三)科学安排区域活动时间第95-96页
    二、转变幼儿教师互动观念第96-97页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第96页
        (二)增强教师对自身角色的正确认知第96-97页
    三、加强师幼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第97-98页
    四、师幼互动中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第98页
    五、优化管理者的理念以促进和谐的师幼关系第98-100页
第七章 反思与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8页
    一、中文类第102-105页
        (一)著作类第102-103页
        (二)硕博论文类第103页
        (三)期刊类第103-105页
    二、英文类第105-108页
附录第108-112页
后记第112-114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态水文过程的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方法
下一篇: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