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1 城市建设对自然水文的扰动——城市环境退化的重要因素 | 第12页 |
1.1.2 生态水文学的兴起——解决城市生态水空间缺失的关键点 | 第12-13页 |
1.1.3 保护与利用——城市水空间生态修复的新要求 | 第13页 |
1.1.4 体系化构建——城市水空间生态规划的首要任务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1.3.1 生态水文学 | 第14-15页 |
1.3.2 生态水文过程 | 第15-16页 |
1.3.3 城市水空间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9-22页 |
2 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进展 | 第22-42页 |
2.1 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基础研究 | 第22-29页 |
2.1.1 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2.1.2 城市水网格局的相关研究 | 第23-26页 |
2.1.3 城市湿地格局的相关研究 | 第26-28页 |
2.1.4 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低冲击开发方法 | 第28-29页 |
2.2 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思维转变 | 第29-35页 |
2.2.1 近自然化改造城市河流 | 第30-32页 |
2.2.2 恢复被消灭的城市湿地 | 第32-33页 |
2.2.3 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 第33页 |
2.2.4 洪水的设计与管理 | 第33-35页 |
2.2.5 减少不透水地表的应用 | 第35页 |
2.3 国内外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实践案例 | 第35-42页 |
2.3.1 国外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实践案例 | 第35-37页 |
2.3.2 国内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实践案例 | 第37-42页 |
3 城市水空间的生态水文过程研究 | 第42-56页 |
3.1 生态水文过程与自然水空间格局的契合关系 | 第43-46页 |
3.1.1 汇流过程与流域空间的契合 | 第43-44页 |
3.1.2 运移过程与河流空间的契合 | 第44-45页 |
3.1.3 蓄积过程与湿地空间的契合 | 第45-46页 |
3.2 生态水文过程视角下的城市水问题发生机制 | 第46-50页 |
3.2.1 城市汇流过程与相应空间的变化 | 第46-47页 |
3.2.2 城市运移过程与相应空间的变化 | 第47-49页 |
3.2.3 城市蓄积过程与相应空间的变化 | 第49-50页 |
3.3 多尺度下的城市水文过程修复 | 第50-56页 |
3.3.1 宏观尺度的城市水文过程修复策略 | 第50-51页 |
3.3.2 中观尺度的城市水文过程修复策略 | 第51-53页 |
3.3.3 微观尺度的城市水文过程修复策略 | 第53-56页 |
4 基于生态水文过程的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 | 第56-72页 |
4.1 城市水空间“汇流”体系构建 | 第56-58页 |
4.1.1 城市流域单元的确定 | 第56-57页 |
4.1.2 城市水空间的流域层次划分 | 第57-58页 |
4.2 城市水空间“通道”体系构建 | 第58-64页 |
4.2.1 城市水网模拟关键技术 | 第58-59页 |
4.2.2 城市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 | 第59-62页 |
4.2.3 城市水网格局修复 | 第62-63页 |
4.2.4 结合城市建设的水网空间设计 | 第63-64页 |
4.3 城市水空间“节点”体系构建 | 第64-66页 |
4.3.1 城市湿地节点体系构成 | 第64-65页 |
4.3.2 城市湿地节点的选址 | 第65-66页 |
4.3.3 结合城市建设的湿地空间设计 | 第66页 |
4.4 城市水空间“循环”体系构建 | 第66-72页 |
4.4.1 水资源多样化保障机制的建立 | 第66-68页 |
4.4.2 流域水资源调配系统 | 第68-69页 |
4.4.3 雨水资源利用系统 | 第69-72页 |
5 案例研究以成都市新都区北部商城水空间体系规划为例 | 第72-98页 |
5.1 项目背景 | 第72-73页 |
5.2 北部商城现状水空间形成解析 | 第73-78页 |
5.2.1 现状自然水系形成解析 | 第73-75页 |
5.2.2 现状人工水系形成解析 | 第75-77页 |
5.2.3 现状湿地空间形成解析 | 第77-78页 |
5.3 北部商城水空间现状问题梳理 | 第78-82页 |
5.3.1 水资源问题——水源多样性丧失 | 第79-81页 |
5.3.2 水安全问题——排水通道多样性丧失 | 第81页 |
5.3.3 水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丧失 | 第81-82页 |
5.4 北部商城水空间体系构建 | 第82-91页 |
5.4.1 构建核心原则:开源蓄流 | 第82-83页 |
5.4.2 构建策略一:因势导水 | 第83-85页 |
5.4.3 构建策略二:借水还水 | 第85-87页 |
5.4.4 构建策略三:蓄水节水 | 第87-90页 |
5.4.5 构建策略四:消水补水 | 第90-91页 |
5.5“四态合一”的城市水空间设计 | 第91-98页 |
5.5.1 水空间的生态修复 | 第92-94页 |
5.5.2 水空间周边环境中的文态活动设置 | 第94-95页 |
5.5.3 与水空间契合的业态空间策划 | 第95-96页 |
5.5.4 人水和谐的低碳水空间形态设计 | 第96-98页 |
6 结语 | 第98-100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9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0页 |
附录 | 第110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0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