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地学论文--环境水文学论文

基于生态水文过程的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方法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城市建设对自然水文的扰动——城市环境退化的重要因素第12页
        1.1.2 生态水文学的兴起——解决城市生态水空间缺失的关键点第12-13页
        1.1.3 保护与利用——城市水空间生态修复的新要求第13页
        1.1.4 体系化构建——城市水空间生态规划的首要任务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7页
        1.3.1 生态水文学第14-15页
        1.3.2 生态水文过程第15-16页
        1.3.3 城市水空间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7-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 研究框架第19-22页
2 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进展第22-42页
    2.1 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基础研究第22-29页
        2.1.1 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第22-23页
        2.1.2 城市水网格局的相关研究第23-26页
        2.1.3 城市湿地格局的相关研究第26-28页
        2.1.4 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低冲击开发方法第28-29页
    2.2 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思维转变第29-35页
        2.2.1 近自然化改造城市河流第30-32页
        2.2.2 恢复被消灭的城市湿地第32-33页
        2.2.3 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第33页
        2.2.4 洪水的设计与管理第33-35页
        2.2.5 减少不透水地表的应用第35页
    2.3 国内外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实践案例第35-42页
        2.3.1 国外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实践案例第35-37页
        2.3.2 国内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的实践案例第37-42页
3 城市水空间的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第42-56页
    3.1 生态水文过程与自然水空间格局的契合关系第43-46页
        3.1.1 汇流过程与流域空间的契合第43-44页
        3.1.2 运移过程与河流空间的契合第44-45页
        3.1.3 蓄积过程与湿地空间的契合第45-46页
    3.2 生态水文过程视角下的城市水问题发生机制第46-50页
        3.2.1 城市汇流过程与相应空间的变化第46-47页
        3.2.2 城市运移过程与相应空间的变化第47-49页
        3.2.3 城市蓄积过程与相应空间的变化第49-50页
    3.3 多尺度下的城市水文过程修复第50-56页
        3.3.1 宏观尺度的城市水文过程修复策略第50-51页
        3.3.2 中观尺度的城市水文过程修复策略第51-53页
        3.3.3 微观尺度的城市水文过程修复策略第53-56页
4 基于生态水文过程的城市水空间体系构建第56-72页
    4.1 城市水空间“汇流”体系构建第56-58页
        4.1.1 城市流域单元的确定第56-57页
        4.1.2 城市水空间的流域层次划分第57-58页
    4.2 城市水空间“通道”体系构建第58-64页
        4.2.1 城市水网模拟关键技术第58-59页
        4.2.2 城市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第59-62页
        4.2.3 城市水网格局修复第62-63页
        4.2.4 结合城市建设的水网空间设计第63-64页
    4.3 城市水空间“节点”体系构建第64-66页
        4.3.1 城市湿地节点体系构成第64-65页
        4.3.2 城市湿地节点的选址第65-66页
        4.3.3 结合城市建设的湿地空间设计第66页
    4.4 城市水空间“循环”体系构建第66-72页
        4.4.1 水资源多样化保障机制的建立第66-68页
        4.4.2 流域水资源调配系统第68-69页
        4.4.3 雨水资源利用系统第69-72页
5 案例研究以成都市新都区北部商城水空间体系规划为例第72-98页
    5.1 项目背景第72-73页
    5.2 北部商城现状水空间形成解析第73-78页
        5.2.1 现状自然水系形成解析第73-75页
        5.2.2 现状人工水系形成解析第75-77页
        5.2.3 现状湿地空间形成解析第77-78页
    5.3 北部商城水空间现状问题梳理第78-82页
        5.3.1 水资源问题——水源多样性丧失第79-81页
        5.3.2 水安全问题——排水通道多样性丧失第81页
        5.3.3 水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丧失第81-82页
    5.4 北部商城水空间体系构建第82-91页
        5.4.1 构建核心原则:开源蓄流第82-83页
        5.4.2 构建策略一:因势导水第83-85页
        5.4.3 构建策略二:借水还水第85-87页
        5.4.4 构建策略三:蓄水节水第87-90页
        5.4.5 构建策略四:消水补水第90-91页
    5.5“四态合一”的城市水空间设计第91-98页
        5.5.1 水空间的生态修复第92-94页
        5.5.2 水空间周边环境中的文态活动设置第94-95页
        5.5.3 与水空间契合的业态空间策划第95-96页
        5.5.4 人水和谐的低碳水空间形态设计第96-98页
6 结语第98-100页
    6.1 研究总结第98页
    6.2 研究展望第98-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0页
附录第110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10页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调查研究--西南地区
下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