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辽兹《C大调幻想交响曲》管弦乐配器研究--以“固定乐思”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1 相关背景概况 | 第9-17页 |
1.1 《幻想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 第9-11页 |
1.2 《幻想交响曲》作品的乐队编制 | 第11-14页 |
1.3 柏辽兹理想中的音响效果 | 第14-17页 |
1.3.1 演奏效果 | 第14-15页 |
1.3.2 乐队规模 | 第15-17页 |
2 主题旋律分析 | 第17-24页 |
2.1 原形 | 第17-18页 |
2.2 节奏及音高的变形 | 第18-20页 |
2.3 音区及音高的变形 | 第20-22页 |
2.4 调性及音高的变形 | 第22-24页 |
3 音色素材分析 | 第24-29页 |
3.1 单质音色素材 | 第24-26页 |
3.2 组合音色素材 | 第26-29页 |
3.2.1 同质叠置音色 | 第26-28页 |
3.2.2 异质叠置音色 | 第28-29页 |
4 力度处理分析 | 第29-34页 |
4.1 演奏力度的处理 | 第29-31页 |
4.1.1 渐强、渐弱式 | 第29-30页 |
4.1.2 点弱、面强式 | 第30-31页 |
4.2 声部增减的处理 | 第31-32页 |
4.3 音域、音区力度变化的处理 | 第32-34页 |
5 配器思维分析 | 第34-46页 |
5.1 纵向结构中的音色处理 | 第34-40页 |
5.1.1 同质性结构织体中的音色处理 | 第34-37页 |
5.1.2 异质性结构织体中的音色处理 | 第37-40页 |
5.2 横向结构中的音色展衍方式 | 第40-46页 |
5.2.1 音色、音响的转接 | 第40-42页 |
5.2.2 音色、音响的对置 | 第42-43页 |
5.2.3 音色、音响的统一基调与局部染色 | 第43-46页 |
6 情感叙述分析 | 第46-55页 |
6.1 第一乐章——梦幻般地、甜蜜地 | 第47-48页 |
6.2 第二乐章——伤感地、痛苦地 | 第48-49页 |
6.3 第三乐章——激烈地、可悲地 | 第49-51页 |
6.4 第四乐章——煎熬地、挣扎地 | 第51-52页 |
6.5 第五乐章——粗俗般地、恶魔般地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