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本文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公司治理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2 公司治理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2章 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理论基础 | 第13-23页 |
2.1 公司治理结构之概述 | 第13-18页 |
2.1.1 公司治理之相关概念介绍 | 第13-14页 |
2.1.2 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及演进 | 第14-15页 |
2.1.3 国外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 | 第15-18页 |
2.2 信息披露的概述 | 第18-20页 |
2.2.1 与信息披露有关的概念 | 第18页 |
2.2.2 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 第18-20页 |
2.3 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理论渊源 | 第20-23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3.2 契约理论 | 第21页 |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我国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存在问题及基于公司治理角度的原因分析 | 第23-39页 |
3.1 我国有关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定 | 第23-25页 |
3.2 我国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3.2.1 信息披露不及时 | 第25页 |
3.2.2 信息披露不充分 | 第25-26页 |
3.2.3 信息披露不准确 | 第26页 |
3.2.4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 | 第26-27页 |
3.2.5 信息披露不规范 | 第27页 |
3.3 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7-29页 |
3.3.1 股权结构不合理 | 第27-28页 |
3.3.2 股东大会作用微弱 | 第28页 |
3.3.3 董事会结构不合理 | 第28页 |
3.3.4 监事会形同虚设 | 第28-29页 |
3.4 案例分析 | 第29-39页 |
3.4.1 伊利股份信息披露问题的案例分析 | 第29-32页 |
3.4.2 国美事件暴露信息披露的缺失 | 第32-33页 |
3.4.3 绿大地欺诈发行事件的案例分析 | 第33-37页 |
3.4.4 科达股份违规信息披露事件的案例分析 | 第37-39页 |
第4章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 第39-45页 |
4.1 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 第39-43页 |
4.1.1 对公司股权结构进行优化 | 第39-40页 |
4.1.2 完善董事会的组成及职能 | 第40页 |
4.1.3 监事会的发挥自身作用 | 第40-41页 |
4.1.4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第41-42页 |
4.1.5 建立专业委员会提高董事会决策效率 | 第42页 |
4.1.6 建立对管理层的有效激励制度 | 第42-43页 |
4.1.7 激励股东参加股东大会,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 第43页 |
4.2 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监督信息披露的质量 | 第43-45页 |
4.2.1 从宏观层面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3页 |
4.2.2 增强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 | 第43-4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