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前言 | 第10页 |
1.2 关于槲皮素 | 第10-16页 |
1.2.1 槲皮素的理化性质 | 第10-11页 |
1.2.2 槲皮素的生物活性 | 第11-13页 |
1.2.3 槲皮素的检测方法 | 第13-14页 |
1.2.4 来自洋葱皮的槲皮素 | 第14-16页 |
1.3 生物转化概述 | 第16-19页 |
1.3.1 生物转化原理 | 第16-17页 |
1.3.2 β-葡萄糖苷酶在黄酮类化合物生物转化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1.4 酶的固定化 | 第19-21页 |
1.4.1 酶的传统固定化方法 | 第19-20页 |
1.4.2 酶的亲和纯化固定化技术 | 第20-21页 |
1.5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5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2.1.1 菌种与质粒 | 第24页 |
2.1.2 培养基 | 第24页 |
2.1.3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 | 第24-25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及其来源 | 第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35页 |
2.2.1 洋葱皮提取液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2 重组菌的诱导培养和粗酶液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3 耐热性β-葡萄糖苷酶的纯化 | 第27-28页 |
2.2.4 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 第28-29页 |
2.2.5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6 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 第30-31页 |
2.2.7 槲皮素及其糖苷的检测方法 | 第31-32页 |
2.2.8 洋葱皮槲皮素糖苷生物转化的比较 | 第32-33页 |
2.2.9 突变酶N223S与G224T的共固定化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35-52页 |
3.1 不同洋葱皮提取液中槲皮素及其糖苷含量的比较 | 第35-36页 |
3.2 Te-BglA和Tm-BglA的纯化 | 第36页 |
3.3 高效液相色谱中槲皮素及其糖苷的标准曲线 | 第36-39页 |
3.3.1 QDG的标准曲线 | 第37-38页 |
3.3.2 Q3G的标准曲线 | 第38页 |
3.3.3 Q4G的标准曲线 | 第38-39页 |
3.3.4 Q的标准曲线 | 第39页 |
3.4 Te-BglA与Tm-BglA水解洋葱皮槲皮素糖苷的比较 | 第39-43页 |
3.5 Tm-BglA、N223S和G224T水解洋葱皮槲皮素糖苷的比较 | 第43-47页 |
3.6 突变酶N223S与G224T的共固定化 | 第47-52页 |
3.6.1 共固定化突变酶的制备 | 第47-48页 |
3.6.2 共固定化酶结合量的测定 | 第48-49页 |
3.6.3 共固定化突变酶水解洋葱皮槲皮素糖苷的试验 | 第49-5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2-56页 |
4.1 洋葱皮提取液不同制备条件的研究 | 第52页 |
4.2 Te-BglA与Tm-BglA水解洋葱皮槲皮素糖苷的比较 | 第52-53页 |
4.3 Tm-BglA、N223S和G224T水解洋葱皮槲皮素糖苷的比较 | 第53-54页 |
4.4 共固定化突变酶N223S与G224T制备槲皮素的研究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6-58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5.2 创新点 | 第57页 |
5.3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