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在烟草根部的表达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3页
    1 白藜芦醇第12-19页
        1.1 白藜芦醇简介第12页
        1.2 白藜芦醇的结构及特征第12页
        1.3 白藜芦醇的分布第12页
        1.4 白藜芦醇的合成第12-14页
            1.4.1 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第13页
            1.4.2 白藜芦醇的化学合成第13-14页
        1.5 白藜芦醇的生理活性第14-17页
            1.5.1 抗氧化、抗自由基第14页
            1.5.2 防治心血管疾病第14-16页
            1.5.3 抗肿瘤、抗癌第16页
            1.5.4 保护肝脏第16页
            1.5.5 抗衰老、延寿第16-17页
        1.6 白藜芦醇的植物抗病性第17页
        1.7 白藜芦醇提取及含量测定第17-18页
            1.7.1 白藜芦醇的提取第17-18页
            1.7.2 白藜芦醇的含量测定第18页
        1.8 白藜芦醇合酶基因(RS基因)第18-19页
            1.8.1 克隆的部分植物白藜芦醇合酶序列第18页
            1.8.2 白藜芦醇合酶的转基因研究第18-19页
    2 启动子第19-20页
        2.1 启动子的含义和结构第19页
        2.2 植物启动子的分类第19-20页
            2.2.1 组成型启动子第19页
            2.2.2 诱导型启动子第19页
            2.2.3 组织特异型启动子第19-20页
    3 发根农杆菌第20页
        3.1 发根农杆菌简介第20页
        3.2 发根农杆菌的研究与应用第20页
        3.3 存在的问题第20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花生各组织器官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和检测第23-29页
    1 引言第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2.1 实验材料第23页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3页
        2.3 色谱条件第23页
        2.4 实验方法第23-24页
            2.4.1 白藜芦醇标准品储备液的制备第23页
            2.4.2 白藜芦醇标准工作液的制备第23-24页
            2.4.3 原料预处理第24页
            2.4.4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4页
            2.4.5 精密度实验第24页
            2.4.6 稳定性实验第24页
            2.4.7 重现性实验第24页
            2.4.8 闽花6号花生三叶期各组织器官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第24页
    3 结果分析第24-27页
        3.0 RP-HPLC色谱分析第24-25页
        3.1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5-26页
        3.2 精密度实验第26页
        3.3 稳定性实验第26-27页
        3.4 重现性实验第27页
        3.5 闽花6号花生三叶期各组织器官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第27页
    4 讨论第27-29页
第三章 烟草根茎特异启动子NtR12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29-38页
    1 引言第29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9-32页
        2.1 材料制备第29页
        2.2 试验方法第29-32页
            2.2.1 烟草DNA的提取(CTAB法)第29页
            2.2.2 PCR扩增第29-30页
            2.2.3 目的片段的回收第30页
            2.2.4 回收的目的片断与pMD18-T Vector的连接第30页
            2.2.5 目的片段的克隆与测序第30-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37页
        3.1 烟草DNA提取结果第32页
        3.2 PCR扩增获得了目的片段第32-35页
        3.3 NtR12启动子序列的结构功能分析第35-37页
    4 讨论第37-38页
第四章 根(或含茎)特异表达载体构建第38-50页
    1 引言第3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8-43页
        2.1 实验材料第38页
        2.2 实验方法第38-43页
            2.2.1 pBI121-NtR12-GUSA载体构建第38-41页
            2.2.2 pBI121-NtR12-RS载体构建第41-4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3.1 成功构建了载体pBI121-NtR12-GUSA及pBI121-NtR12-RS第43-46页
            3.1.1 pBI121-NtR12-GUSA载体及pBI121A-B_1-RS载体的质粒提取第43页
            3.1.2 质粒的酶切反应第43-45页
            3.1.3 重组质粒的PCR检测第45-46页
            3.1.4 重组质粒pBl121-NtR12-RS的单、双酶切验证第46页
            3.1.5 pBI121-NtR12-RS表达载体测序结果分析第46页
        3.2 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流程图第46-47页
        3.3 载体测序及序列分析第47-48页
    4 讨论第48-50页
第五章 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遗传转化烟草第50-66页
    1 引言第5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0-54页
        2.1 实验材料第50页
        2.2 实验方法第50-54页
            2.2.1 pBI121-GUSA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第50-51页
            2.2.2 对本生烟草遗传转化的Kan筛选浓度的确定(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第51-52页
            2.2.3 根(或含茎)特异表达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第52-53页
            2.2.4 烟草遗传转化第53-54页
            2.2.5 转基因烟草的分子检测第54页
    3 结果分析第54-64页
        3.1 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第54-55页
        3.2 优化了本生烟草Kan筛选浓度第55-57页
        3.3 烟草遗传转化获得了转基因材料第57-63页
            3.3.1 转不同重组质粒的本生烟草的长势情况第57-58页
            3.3.2 本生烟草转基因苗的生根培养第58-61页
            3.3.3 转不同重组质粒的CB-1烟草的长势情况第61-63页
        3.4 转基因植株的白藜芦醇表达分析第63-64页
    4 讨论第64-66页
第六章 发根农杆菌实现转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烟草大量发根第66-82页
    1 引言第66页
    2 材料和方法第66-68页
        2.1 实验材料第66页
        2.2 实验方法第66-68页
            2.2.1 工程菌的制备第66页
            2.2.2 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CB-1和本生烟草无菌苗第66-67页
            2.2.3 两种烟草无菌苗毛状根的液体培养第67页
            2.2.4 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本生烟草及CB-1烟草转基因苗第67页
            2.2.5 分子检测第67-6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8-80页
        3.1 发根农杆菌转化本生烟草及CB-1烟草的培养条件优化第68-79页
        3.2 两种烟草无菌苗毛状根的液体培养第79-80页
        3.3 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本生烟草及CB-1烟草转基因苗第80页
        3.4 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本生烟草和CB-1烟草转基因苗的目的基因表达第80页
    4 讨论第80-8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1 结论第82-83页
    2 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冀东峪耳崖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下一篇:耐热性β-葡萄糖苷酶及其固定化在洋葱皮槲皮素糖苷生物转化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