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论文

清代满族与东北少数民族语言关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目录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及基本框架第12-15页
  一、选题意义第12-14页
  二、基本框架第14-15页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第15-21页
  一、满—蒙语言关系研究第15-18页
  二、满-达语言关系研究第18-19页
  三、满-锡语言关系研究第19-21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21-25页
  一、研究方法第21-22页
  二、问题与切入点第22-25页
第二章 清代满族与东北疆域的少数民族关系第25-45页
 第一节 清代东北疆域及驻防设置第25-31页
  一、清代东北疆域第25-27页
  二、东北疆域的驻防设置第27-31页
 第二节 满族统治地位的确立与满文的创制与发展第31-35页
  一、满族统治地位的确立第31-32页
  二、满文的创制与发展第32-35页
 第三节 满族与蒙古族、达斡尔族、锡伯族的民族关系第35-45页
  一、满族与蒙古族第35-38页
  二、满族与达斡尔族第38-41页
  三、满族与锡伯族第41-45页
第三章 清代东北疆域的治理政策及对民族语言关系的影响第45-65页
 第一节 清代东北疆域的治理政策——八旗制度第46-48页
  一、驻防八旗与东北少数民族第46-47页
  二、建立专门的蒙古八旗第47-48页
 第二节 清代东北疆域的治理政策——联姻制度第48-50页
 第三节 清代东北疆域的治理政策——教育政策第50-53页
  一、清代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满学第50-52页
  二、蒙古官学、翻译与典籍的编撰第52-53页
 第四节 清代东北疆域的治理政策——其他相关制度第53-60页
  一、宗教制度第53-55页
  二、理藩院第55-56页
  三、其他相关制度第56-60页
 第五节 清代东北疆域的治理政策之下的民族语言关系第60-65页
第四章 清代满族与东北少数民族语言关系的历时演进第65-84页
 第一节 满-蒙语言关系的历时演进第66-74页
  一、蒙古语处于强势阶段第66-70页
  二、满蒙语互相影响阶段第70-72页
  三、满蒙语接触弱化——满语受到汉语影响迅速汉化的阶段第72-74页
 第二节 满-达语言关系的历时演进第74-79页
  一、达斡尔语对满语的认同阶段第75-79页
  三、“达呼尔”文字的创立与满语满文并存阶段第79页
 第三节 满-锡语言关系的历时演进第79-84页
  一、锡伯语对满语的认同阶段第80-81页
  二、锡伯语全方位接纳满语阶段第81-83页
  三、锡伯语独立发展的阶段第83-84页
第五章 清代满族与东北少数民族语言关系的层次特征第84-116页
 第一节 共同的语言发生学基础第86-97页
  一、从借源文字看蒙古文、满文、达斡尔文与锡伯文第86-89页
  二、清代满族与东北少数民族语言结构的异同点第89-97页
 第二节 平行互动:满-蒙语言关系特征第97-105页
  一、满语与蒙古语语音对应关系第97-101页
  二、满语、蒙古语词汇的互补相融关系第101-105页
 第三节 深层渗透:满-达语言关系特征第105-112页
  一、满语与达斡尔语语音对应关系第105-106页
  二、达斡尔语言中的满语借词第106-112页
 第四节 全面传承:满-锡语言关系特征第112-116页
第六章 余论第116-121页
 第一节 本文研究内容的总结第116页
 第二节 本文的创新点第116-118页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重点第118-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7-128页
附录第128-140页
后记第140-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模型及溶栓治疗的研究
下一篇:两汉魏晋属国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