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简介 | 第8页 |
1.2 LKJ技术发展历程 | 第8-9页 |
1.3 LKJ的作用与贡献 | 第9-10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2 LKJ基本控制软件 | 第12-19页 |
2.1 功能分析 | 第12-17页 |
2.1.1 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 | 第12-13页 |
2.1.2 H码及HU码转无码的控制功能 | 第13-14页 |
2.1.3 调整道岔侧向股道接车控制(18 号及以上道岔)控制功能 | 第14-15页 |
2.1.4 调整制动距离计算公式和参数 | 第15-17页 |
2.1.5 H型监控记录插件数据容量扩容 | 第17页 |
2.2 新增功能应用 | 第17-19页 |
2.2.1 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设置 | 第17页 |
2.2.2 H码及HU码转无码紧急制动功能的应用 | 第17-18页 |
2.2.3 道岔侧向股道接车控制(18 号及以上道岔)控制功能的注意事项 | 第18页 |
2.2.4 制动距离计算公式和参数变化后的应对措施 | 第18页 |
2.2.5 H型监控记录插件数据容量扩容注意事项 | 第18-19页 |
3 LKJ特定运用区段控制参数编制和基础数据编制软件 | 第19-43页 |
3.1 功能分析 | 第19-24页 |
3.1.1 列车类型以及车次功能的分析 | 第19-21页 |
3.1.2 基础数据的数据项中数据元素调整 | 第21-24页 |
3.2 新增功能 | 第24-43页 |
3.2.1 新增列车类型以及车次对照表设置的应用 | 第24-36页 |
3.2.2 基础数据的数据项中数据元素调整带来的变化 | 第36-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